在這個什麼都講效率的時代,光是冒出想要慢下步調的想法,都會莫名覺得罪惡感打從心底油然而生。不過,幸好我們有專為那些累到不行、想要徹底放空的人們而生的節日——8月10日國際懶惰日。這個節日的起源已不可考,也許是因為發起人本身也散漫,連記錄都懶得寫,不過這樣反而更符合節日精神,也是充滿態度的展現。
懶惰日入門指南
想認真參與懶惰日的話,就請你先拋棄平常日子裡總是追求生產力、KPI的想法,最簡單省力的慶祝方式,就是穿著內褲在房間窩著一整天,讓你手上的遙控器、搖桿取代滑鼠,以電視、PS5代替筆電,抽離一切工作與課業相關的用品,渴了餓了也能稍微放縱一下,以外送取代親自出門。
如果你想要把這一天過得更有氣氛,不妨把那顆你認為最具療癒效果的香氛蠟燭推到融蠟燈下,或是點燃那盒平時總捨不得用的線香,讓整個室內都瀰漫著幽香;接著打開音響,播放你最喜歡的那張專輯,或是你會在放鬆食材聆聽的歌單,一次滿足嗅覺與聽覺,這也有助於徹底放鬆。

適時懶惰好處多多
懶惰看似很像在浪費時間,但科學研究顯示,適度的懶惰其實對身心健康有益。充足的休息能改善記憶力、降低壓力、提高注意力,還能減少身體發炎。更重要的是,懶惰能有效預防職業倦怠。
在這個崇尚忙碌的環境裡,懶惰日提供了一個珍貴的機會,讓人們可以稍稍鬆懈那顆總在平日裡上緊的發條,進而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什麼都不做,有時反而能夠促進生產力。
延伸閱讀:現代人的文明病「Boreout」:上班時間無所事事看似很悠哉,時間久了竟可能憂鬱纏身
完美的懶惰日菜單
既然要懶,當然不能自己煮飯。理想的懶惰日餐點應該是零準備、零清理的食物:泡麵、外賣、或是直接從冰箱拿出來就能吃的東西。飲料最好選擇不需要調製的,水或現成的飲料都很完美。

全國懶惰日比起一個純屬好玩的節日,更像是現代生活的必要調劑。在每分每秒都被填滿的世界裡,有一天可以光明正大地什麼都不做,本身就是一種小小的叛逆和奪得自我掌控權的宣示。
延伸閱讀
- 壓力一大就忍不住躲進洗手間?你並不孤單,Z世代把「躲廁所」習慣取名「bathroom camping」
- 瑞典人為何選擇不結婚?因為真的不需要:「sambo」正從少數人的生活選擇,轉變為主流的伴侶模式
- 沒有演算法、比較心態的社群世界:社交App「Yope」為何成為Z世代的數位避風港?
文字整理:楊婕如
核稿編輯:古家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