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麩質飲食」在健康圈掀起一陣旋風,許多人紛紛投身其中,認為它能帶來健康、瘦身等諸多益處。然而,這股飲食風潮真的適合所有人嗎?例如用香蕉取代麵粉製作蛋糕,是現在很熱門的做法,但在我們跟著做之前,或許該深入了解無麩質飲食的來龍去脈,以及它背後的真正意涵。

什麼是麩質?無麩質飲食的起源
麩質(Gluten)是一種存在於小麥、大麥、黑麥等穀物中的蛋白質,它賦予麵包彈性、麵條Q度,是許多加工食品的重要組成。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麩質是無害的,甚至提供膳食纖維及部分營養素。然而,對於少數特定族群,麩質卻是健康的潛在威脅。無麩質飲食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幫助兩類人。
- 乳糜瀉患者(Celiac Disease):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攝取麩質後,小腸絨毛會受損,導致營養吸收不良,並引發腹瀉、腹痛、體重減輕等症狀。全球約有1%的人口患有此症,需終身遵循嚴格的無麩質飲食。
- 非乳糜瀉麩質敏感者(Non-Celiac Gluten Sensitivity, NCGS):這類人沒有乳糜瀉,但攝取麩質後會出現類似乳糜瀉的腸胃不適或其他症狀,例如腹脹、疲勞、頭痛等。目前對NCGS的診斷與致病機制仍在研究中,但避免麩質確實能改善其症狀。

無麩質等於更健康?當心盲從的潛在風險
既然無麩質飲食對特定人群有益,那是不是代表它對所有人都是健康的選擇呢?答案可能並非如此。有些市售的無麩質產品,為了彌補麩質帶來的口感與風味,常會添加更多的糖、脂肪、精緻澱粉(如玉米澱粉、木薯澱粉)來提升適口性。這類產品可能反而導致熱量更高、營養價值降低,甚至因為缺乏纖維而影響腸道健康。
此外,若沒有乳糜瀉也沒有麩質敏感,卻執行無麩質飲食,可能會錯失從全穀類中攝取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鐵、鎂等重要營養素的機會,長期下來反而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如果你懷疑自己有麩質敏感問題,建議尋求專業醫師或營養師的協助,進行診斷並制定合適的飲食計畫。
理性看待飲食風潮,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無麩質飲食並非適用於所有人的「健康萬靈丹」。它是一種針對特定疾病或敏感症狀的飲食療法。對於大多數沒有麩質問題的人來說,均衡攝取全穀類、蔬菜、水果和優質蛋白質,搭配規律運動,才是維持健康的長久之道。在追求健康潮流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飲食模式!
資料來源:
- What is Celiac Disease?
- Non-celiac gluten sensitivity
- Gluten: A Benefit or Harm to the Body?
- The Gluten-Free Diet: A Beginner’s Guide with Meal Plan
延伸閱讀
文字整理:本文初稿為Roomie國際中文版使用AI編撰
責任編輯:蔡奕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