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苦瓜的甘苦滋味嗎?農業部指出,苦瓜原產於印度,被認為有促進食慾、解渴、解毒、清涼、退火等功能,是一種健康食材,在炎熱的天氣吃再適合不過了!而用苦瓜製作的苦瓜排骨湯、鹹蛋炒苦瓜等料理都是餐桌上常見的家常菜,如果不習慣苦瓜的苦味,也有幾個降苦味小技巧可以參考。

不同品種的苦瓜分別適合用在哪些料理?
農糧署說明,臺灣苦瓜主要來自屏東、高雄、彰化、臺中等地區,而苦瓜含有鉀、鈣、鎂、膳食纖維等多種營養素,更因富含維生素C,就獲得了「瓜中C王」的稱號。根據《本草綱目》中記載,苦瓜有助除熱及解勞,適量攝取可以補充多元營養,還能對抗暑氣。
市場常見的苦瓜家族有白玉苦瓜、大青苦瓜、翠綠苦瓜等品種,農糧署也依照不同的苦度及口感特色,推薦了不同苦瓜適合的料理方式。
- 白玉苦瓜:紡錘果形,果色雪白、口感厚實,苦味較低,可以做成各種料理,尤其適合用來燉煮,就像製作「苦瓜封」時,只需在挖空的苦瓜段中加入豬肉、蔭瓜、水及調味料,以小火燉煮至熟透即可。
- 大青苦瓜:長條果形,果色靑綠、口感較脆,苦中帶甘,很適合用在涼拌料理,或是打成果汁,例如以「苦瓜1:水果1:水200」的比例準備好食材,再加入糖或蜂蜜一起打成汁就完成囉!
- 翠綠苦瓜:細長條果形,果色深綠、口感清脆,苦味較濃,適合汆燙、熱炒料理。製作金沙苦瓜時,需要搭配鹹蛋等食材與調味料,並快鍋熱炒。

怕苦瓜太苦時,可參考3個小技巧降低苦味!
苦瓜含有許多營養成份,卻也因為有苦味讓不少人望之卻步,尤其大部份的小朋友都沒辦法接受它。農業部指出,苦瓜的苦味是來自於奎寧這個植化素,它被認為有助解熱,還能刺激胃液分泌,因此也有利消化。事實上苦瓜經過農人們多年的改良,現今的苦瓜沒有以前那麼苦了,卻仍然保有清火解熱的功效。
其實有很多人不怕苦瓜的苦味,甚至還蠻喜歡這個苦苦的味道,但有些人雖然想獲得苦瓜帶來的各種健康好處,卻又有點抗拒它的苦味,這時可參考由農業部提供的3個小技巧,幫助降低苦瓜的苦味。
- 打汁:可加入水果調和,例如加入鳳梨、蘋果或蜂蜜等食材,跟苦瓜一起打勻飲用,就能蓋掉一些苦味。
- 生吃:先刮除苦瓜的白色內膜再切片,或以冰水浸泡並瀝乾後再切片,亦可用鹽搓洗再用冷開水洗淨,以上方法都有助於降低苦味。
- 熱炒:要炒苦瓜料理前,先將苦瓜汆燙或鹽漬過,就能幫助去苦除澀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