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瓜的熱量很低、水份很多,還含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營養成份,例如維生素B群、維生素C、鈣、鎂、鐵、鋅等,農業部更指出,冬瓜中的丙醇二酸能夠控制體內糖類轉化為脂肪,進而讓脂肪不易堆積。此外,煮過的冬瓜味道清爽,口感細嫩鬆軟且入口即化,還被認為有助降火解渴。

冬瓜的產季明明不在冬天,為什麼會叫做冬瓜?
農業部說明,冬瓜幾乎在全臺各地都有種植,主要產地集中在彰化、屏東、臺東,雲嘉次之。現有栽培的主要品種有3種,依冬瓜的皮色及形狀命名,分別為「白殼大冬瓜」、「青殼長冬瓜」、「細長大冬瓜」,果實體積較大且重;另外也有一些新育品種像小青、吉樂、綠虎,它們的果形就比較小也比較輕。
冬瓜明明不是在冬天生產,為什麼會被稱為冬瓜呢?農糧署表示,冬瓜生產季節為4~10月,因皮厚耐貯存,採收後可存放至冬季,再加上冬瓜成熟以後,外皮上的果粉看起來有如冬季白霜,於是就得到了「冬瓜」的稱號喔!冬瓜除了經常被用來煮湯,也能做成冬瓜糖、冬瓜茶、冬瓜封、醬冬瓜等美食!

如何自製「古早味冬瓜茶磚」?
農糧署分享了如何自製古早味冬瓜茶磚。首先將800克的冬瓜去皮、去籽、切成薄片後,下鍋乾炒至微上色,再加500cc的水拌勻以大火燜煮約20分鐘;接著用鍋鏟或調理棒將冬瓜攪碎後,加入300克二砂糖、100克冰糖炒至反沙,再倒入放有烤盤紙的容器中待冷卻後,放入冰箱冷藏1晚,最後取出切為6等份就完成了!
做好的冬瓜茶磚要怎麼用在飲品中呢?可以取1等份冬瓜茶磚搭配約500cc的水煮開後,即為冬瓜茶;也可以依照喜好加入檸檬汁、百香果汁或鮮奶等,調配出多種美味的冬瓜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