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瓜熱量極低,每100公克的熱量只有約17大卡,農業部說明,絲瓜還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B群、類胡蘿蔔素、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礦物質如鉀、鈣、磷、鐵等。老化乾燥的絲瓜有軟硬適度的纖維組織,這也是絲瓜名稱的由來,只要敲出種子,剩下來的組織就是真正的菜瓜布。如果是老化的主莖,把它的基部切斷還可以收集絲瓜露喔!

絲瓜可分為圓筒和稜角兩大類!
你吃過哪種形狀的絲瓜呢?農糧署指出,絲瓜依照外型一般可分為「圓筒絲瓜」和「稜角絲瓜」兩大類!接下來農糧署還要分別介紹它們的外型、特徵與口感。
圓筒絲瓜一般呈無稜角的圓筒狀,口感綿密且瓜香明顯,是臺灣栽種主流,種類相當多元,包括外形短圓、口感紮實緻密的「蘋果絲瓜」,也有短筒粗鱗種、邊緣帶脆的「高雄2號」,以及中筒較為細長的「情人絲瓜」、「東光2號」等品種。稜角絲瓜則有10條明顯的稜角,以澎湖地方品種、高雄5號、美菱等品種較為常見,果肉較薄、口感脆而細緻。

絲瓜怎麼煮可保持顏色翠綠不變黑?
農糧署說明,早年的絲瓜品種烹煮後顏色會變深,是因為含有的酚類成份在空氣中氧化、或過度加熱及礦物質影響等,使它在料理後也更容易變黑,但目前市場上常見的絲瓜大多是商業品種,相比之下較不易變黑。為了預防絲瓜變黑的情形,農糧署也提供了3個料理小撇步!
- 下鍋前再切:先刨去絲瓜最外層粗皮部份,待下鍋前再將絲瓜肉切片。農糧署表示,將絲瓜肉切成1cm的厚度會讓口感更好。
- 熱油包覆悶煮:以熱油翻炒使油滲入絲瓜肉,再加入熱水蓋上鍋蓋悶2~3分鐘。
- 鹽巴最後加:起鍋前加入薑絲、鹽即可。如果搭配鹹味食材一起料理,也可以省略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