眞露連續20年銷售全球第一:燒酒為何是女藝人最想代言的商品之一?韓國燒酒歷史全解析

眞露連續20年銷售全球第一:燒酒為何是女藝人最想代言的商品之一?韓國燒酒歷史全解析
眞露連續20年銷售全球第一:燒酒為何是女藝人最想代言的商品之一?韓國燒酒歷史全解析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眞露連續20年銷售全球第一:燒酒為何是女藝人最想代言的商品之一?韓國燒酒歷史全解析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的貓咪「もち」(信玄餅,しんげんもち)在陪伴我十年半後,在今年的五月底走了。回顧他的一生,似乎完全離不開韓國燒酒。從他不到一歲時跳上我書桌,被韓國燒酒的味道嚇到的經典照片,到後來逐漸習慣,每次我從永和的韓國街整箱搬回來,他也總是立刻就跳上去,跟個小代言人一樣。就連要睡覺了,他還是待在真露的箱子裡,我只好連箱帶貓地帶回房間。

而現在,裝著他已羽化的小小身體的骨灰罈,也有著他挺立在真露的箱子上,據之為己有的得意照片。

已經去當天使的貓咪「もち」,非常喜歡真露的箱子

燒酒的詞源,其實與白蘭地有相似之處

我每天至少會喝兩瓶韓國燒酒,卻到現在都沒特別為它寫過一篇專文介紹。韓國燒酒在我的生命敘事中並非單純的「背景物件」,而是一個長期參與的組裝要素(component of an assemblage)。這個組裝不只是「我+もち」,還包含了燒酒的物質性(瓶、箱、酒精的氣味)、社會文化脈絡(永和韓國街、韓流飲食的在地化)、以及時間性(十年半的陪伴軌跡)。

組裝中的元素各自保持「外在關係」(relations of exteriority),意味著燒酒並非由我和もち的情感所「決定」或「定義」,但在長期互動中,它成為這段關係的穩定參照點——幾乎是一個「固定特徵」(singularity),牽引著日常的情感流動。

燒酒的詞源為「以火燒製的酒」。燒酒的原名源自阿拉伯語「阿拉克」(Araq),意指蒸餾或汗水,在中國文獻中被漢譯為「阿刺吉」或「阿里乞」。在韓國平安北道稱為「阿郎酒」,開城地區則稱為「阿樂酒」。此懀,燒酒因其將酒底蒸餾後如露水般收集而得名「露酒」(노주),亦稱「火酒」(화주)、「汗酒」(한주)或「氣酒」(기주)。其正確漢字表記為「燒酒」,字面意思是「燃燒的酒」,即指蒸餾酒。

燒酒的詞源與白蘭地有相似之處。白蘭地源自荷語「brandewijn」,意為「燃燒的葡萄酒」,僅保留前半部分發音演變為「brandy」。最初開發時,法語稱其為「vin brûlé」(燃燒的酒),與「brandewijn」意義相同。另一相似的表達為「火酒」(화주),這與蒸餾無關,而是泛指因酒精含量高而可點燃的高濃度酒類。安東燒酒等酒瓶上偶爾會標記為「燒酎」,因此容易將燒酒的「酒」誤認為特殊的「酎」,但正確的漢字表記應為「燒酒」。

韓國的燒酒與中國的白酒、日本的燒酎可視為同源的酒類,中國的白酒至今仍以 「燒酒」作為別名,漢字表記亦相同。日本的「焼酎」(しょうちゅう,shochu)指與韓國燒酒相似的日本蒸餾酒,與用於指韓國燒酒的「焼酒」(しょうしゅ,shoshu)發音不同。

日本的「焼酎」與韓國的「燒酒」起源相同,製作方法也幾乎一致,但日本使用「酎」字,意為「不摻水的濃烈酒」或「三次釀造的酒」,強調其濃郁特性,因而有了不同的名稱。換言之,東亞三國的穀物蒸餾酒原本都稱為燒酒,但隨著時間推移,僅韓國保留了這一原始名稱。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韓國燒酒的起源:最初的它,並非「平民之友」

酒的蒸餾技術於中世紀在波斯發展,並從阿拉伯經元朝、滿洲傳入韓國(這點可從燒酒在阿拉伯語中稱為「arag」,滿洲語中稱為「alki」,以及在韓國平安北道稱為「阿郎酒」、開城地區稱為「阿樂酒」中看出)。

在高麗忠烈王(충렬왕)時期,隨忽必烈汗為遠征日本而進駐朝鮮半島時傳入。當時正值蒙古入侵(1231~1259年),來自黎凡特、阿納托利亞和波斯的蒸餾技術隨蒙古人傳入,引入了「阿拉克」的蒸餾法。當時的首都開京周邊設立了釀酒廠,開城地區至今仍將燒酒稱為「阿樂酒」。

韓國現代燒酒的直接根源——安東燒酒,起源於這一時期蒙古軍駐紮的安東地區。特別是在蒙古駐紮地開城、前進基地安東以及濟州島,燒酒的製作方法普及了起來。《高麗史》中記載,恭愍王(공민왕)時期,慶尚道元帥金鎭(김진)因喜愛燒酒,召集名妓與部下,成為「燒酒徒」,這是韓國最早的燒酒記錄。

然而,當時的燒酒因製作繁複,屬於蒸餾酒,價格昂貴,被視為富人享用的奢華酒品。對一般平民而言,燒酒僅用於藥用,因此也被稱為「藥燒酒」。當時燒酒種類繁多,與現在不同,純粹以穀物釀造。

在朝鮮時代的《實錄》中,記載了與燒酒相關的逸事。據《端宗實錄》(단종실록)記載,文宗去世後,幼年的端宗因喪禮期間身體虛弱,大臣們讓他飲用燒酒以恢復元氣。由此可見,燒酒當時不僅是酒,更是一種藥酒。

《中宗實錄》(중종실록)中則記載,因飲用燒酒的人數增加,導致大米消耗量上升,且燒酒造成的危害頗大。由此可見,韓國人對燒酒的喜愛,與燒酒的歷史一樣,擁有悠久的歷史淵源。然而,燒酒最初並非平民之友。過去的燒酒是王室或士大夫飲用的酒品,後來才逐漸普及至一般平民。

《芝峰類說》記載,近代士大夫趨於奢華,大量飲用燒酒,直至醉倒才肯罷休,甚至因此猝死的人也不少。1490年,司諫趙孝同上書建議:「世宗時期,士大夫家中使用燒酒的情況極少,但如今即使在普通宴會上也使用燒酒,費用極為高昂,應予以禁止。」

燒酒傳統上由發酵穀物蒸餾製成。蒸餾燒酒的清酒通常發酵約15天,蒸餾過程是將過濾並熟成的清酒放入上方裝有燒酒漏斗的鍋(大釜)中煮沸。1920年代,朝鮮半島上有超過3200家燒酒釀酒廠。

1919年,平壤建立了酒精式機械燒酒工廠,隨後仁川和釜山也相繼建廠,傳統使用酒麴的燒酒轉為使用黑麴菌製作的燒酒。1952年起,開始進口廉價糖蜜製作燒酒。

因《糧食管理法》而成為主流的「稀釋式燒酒」

1965年,為了緩解糧食短缺,韓國政府實施了《糧食管理法》,禁止使用穀物釀造燒酒,於是酒精濃度30%的稀釋燒酒取代了此前以35%酒精濃度為標準的蒸餾酒。

傳統的蒸餾式燒酒逐漸被以甘薯、糖蜜等為原料經連續蒸餾和精製製成的純度95%以上的乙醇為主要原料,通過加水稀釋調整酒精濃度,並添加各種人工添加劑所製成的稀釋式燒酒成為市場主流。

近年來,韓國多使用價格低廉的熱帶作物木薯發酵製取酒精。由於在提取酒精的過程中香味會完全揮發,因此使用的原料種類並不重要。目前,稀釋式燒酒的酒精濃度在15.5%至35%之間,產品種類多樣。

據說僅以酒精和水稀釋的燒酒味道苦澀且刺鼻,難以直接飲用,因此會添加人工甜味劑來增加甜味,掩蓋苦味和腥味。直到1980年代後期,糖精是業界最受歡迎的甜味劑,但之後被甜菊糖苷(stevioside)取代。

而且與其他食品不同,酒類無需標示添加劑成分,這是因為酒類標示規定中註明「需標示的添加劑僅限於《食品衛生法》中要求標示名稱和用途的物質」,因此酒類享有無需標示所有成分的特殊待遇。以廉價原料製作、靠添加劑調味的稀釋燒酒,使人們能以低成本輕易飲酒過量,從而改變了韓國的飲酒文化。

儘管1999年禁令解除,但低價燒酒仍持續以這種方式製作。稀釋燒酒的酒精濃度呈下降趨勢,從1973年的30%降至1998年的23%。目前,燒酒可使用低於17%的酒精濃度。2017年,一瓶普通360毫升(約12.7美液盎司)的稀釋燒酒在超市和便利店零售價約1700韓元(約1.69美元),而在餐廳則售價4000至5000韓元(約3.99至4.98美元)。

部分地區自1999年起開始從穀物提取燒酒。傳統手工釀製的安東燒酒酒(안동소주)精濃度約為45%。「火曜」(화요Hwayo)品牌則提供酒精濃度從17%至53%的五種不同混合產品。

2000年代,韓國燒酒開始主導全球蒸餾酒市場。眞露燒酒連續20年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蒸餾酒。其他兩個燒酒品牌「第一次」(처음처럼Chum Churum)和「好日子」(좋은데이Good Day)躋身前十,另有三個燒酒品牌於2016年進入全球百強。

水果燒酒自2015年起開始生產。當雞尾酒首次引入韓國時,為了增添風味,燒酒被加入水果提取物或果汁,開創了水果燒酒的製作。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燒酒還有分新舊?韓國燒酒的製作方式

過去提到燒酒,自然指的是以傳統方式製作的正宗蒸餾式燒酒。然而,進入現代後,模仿原始蒸餾式燒酒製作的綠色瓶裝稀釋式燒酒更為普及,反而將原本的燒酒區分為「傳統燒酒」或「蒸餾式燒酒」來稱呼。在方言中,燒酒也被稱為「쇠주」、「쐬주」或「쏘주」等。稀釋式燒酒是韓國酒精含量相對價格最便宜的酒類之一。

由於燒酒在韓國大眾文化中頻繁出現,被認為是代表韓流的飲食之一。通過韓國影視劇接觸韓國文化的外國人,常常對劇中頻繁出現的綠色瓶裝燒酒感到好奇。

傳統的蒸餾式燒酒因需以本就昂貴的清酒進行蒸餾,與其他蒸餾酒相同,在前現代時期屬於珍貴的高級酒品。即使在現代,燒酒及藥燒酒在韓國傳統酒中價格仍屬最高。

舊式燒酒(구식 소주)是將粗麴(以麩皮製成的酒麴)與澱粉質原料一起發酵後蒸餾所得的燒酒,具有獨特的香味。澱粉質原料在南部地區主要使用米,北部地區則使用大麥、黍或玉米等。舊式燒酒通常分為普通燒酒和藥燒酒。

新式燒酒(신식 소주)可分為蒸餾式燒酒和稀釋式燒酒。隨著釀造技術的發展,開始使用黴菌麴(koji)代替粗麴,並使用管式蒸餾器取代傳統的燒酒漏斗,使得新式燒酒的風味與舊式燒酒大不相同。

蒸餾式燒酒(증류식 소주)傳統上使用名為「燒酒漏斗」(소줏고리)的裝置進行製作。此裝置分為上下兩部分,將發酵後的酒底放入大鍋中,上面放置漏斗,然後在頂部加入水並在爐灶中點火。由於酒精的沸點低於水,酒精會先氣化上升,收集這些蒸餾液即成為燒酒。

1920年代左右,開始使用黑麴菌培養於澱粉質原料製成的麴,取代舊式燒酒的傳統酒麴。最初是傳統酒麴與黑麴菌各半使用,但逐漸完全使用黑麴菌。蒸餾式燒酒使用單式蒸餾器進行蒸餾,採用黑麴菌或其變種白麴菌作為酒麴,黃麴菌或培養酵母則不常使用。

稀釋式燒酒(희석식 소주)是將糖蜜、木薯等原料蒸餾製成酒精(乙醇),然後加水稀釋並精製而成。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燒酒幾乎都是稀釋式燒酒。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特色:韓國各地的燒酒

1976年,由於燒酒企業間的過度競爭,韓國政府開始推動酒類企業的整合,制定了「一行政區一公司」的原則。當時,全韓國254家燒酒企業被整併,並以培育地方燒酒企業為名義,制定了《地方酒保護規定》,依據各地方製造廠的標準,最終每個行政區保留了10家稀釋式燒酒企業。

然而,1996年,因被判定為違反市場自由的違憲規定,該保護規定被廢除。儘管如此,由於其他地區的燒酒流通仍存在許多困難,各地的燒酒至今仍保留其地區特色。

首爾:眞露的「參伊斯爾」(참이슬Chamisu)最具代表性,於2012年更新為「Fresh」(17%)和「Classic」(20.1%)兩個版本。


江原道:「第一次」(처음처럼Chum Churum,17%)最具代表性,最初由斗山酒類BG推出,現由樂天七星飲料生產。

忠清北道:「清涼清風」(시원한 청풍Siwonhan Cheongpung,17.5%)最具代表性,由Siwon燒酒製造,含天門冬胺酸,口感柔順。

忠清南道:「O2琳」(O2린O2 Rin,17.8%)最具代表性,由Mackiss公司製造,含三倍氧氣,被稱為「氧氣燒酒」。


全羅北道:眞露的「Hite」(19%)和「第一次」最具代表性,出口用則有「Hite Blooming」三種產品。

光州、全羅南道:「葉新酒」(잎새주Ipsaeju,18.5%)最具代表性,由寶海釀造製造,使用100%天然提取的甜味劑,無人工調味料。


大邱、慶尚北道:「參燒酒」(참소주Chamsoju,16.9%)最具代表性,由金福酒製造,採用先進高純度精密過濾技術。

蔚山、慶尚南道:「화이트White」(19%)和「좋은데이好日子」(Good Day,16.9%)最具代表性,均由無學綜合酒類企業製造。「好日子」透過清淨空氣和活性炭陶瓷過濾技術,打造清爽口感。


釜山:「C1」(17.5%)最具代表性,由大選酒造製造。C1高級燒酒為國內首創採用音響熟成振動技術,在製造過程中播放音樂。


濟州:「漢拏山」(한라산Hallasan,21%)最具代表性,由漢拏山燒酒公司製造,使用從海底80公尺抽取的天然岩層水,未經化學處理,保持自然水狀態。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關於韓國燒酒,你可能不知道的幾個冷知識

知名蒸餾式燒酒品牌「火曜」(Hwayo)將「燒」字拆解為「火堯」來命名。此外,由於燒酒廣告模特通常由當代頂尖女性星擔任,因此有「成為燒酒廣告模特=成為人氣明星」的說法,許多女藝人的粉絲也期待她們能代言燒酒廣告。

「소주병을 그냥 (밑부분을) 잡고 사람을 때리면 단순폭행, 거꾸로 (뚜껑 쪽을) 잡고 때리면 특수폭행」(用燒酒瓶底部打人屬於一般傷害,拿瓶蓋部分打人則屬於特殊傷害),是韓國常見的與法律相關的玩笑話,試圖以幽默的方式說明使用燒酒瓶作為武器攻擊他人時,根據持握方式的不同,可能被判定為不同類型的傷害罪。

然而,燒酒瓶屬於「危險物品」,因此無論以何種方式持握,都很可能被判定為特殊傷害,因此這句話並不正確,只是缺乏法律根據的都市傳說。另外,「燒酒」也曾被用作三星電子智能手機Nexus S的代號,同時也是朴載範與2 Chainz的歌曲名稱。

2000年代後,韓國燒酒連續20年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蒸餾酒(distilled liquor)。

參考資料

  • 《소주의 나이는 1,000살이 넘는다? 소주의 역사 알아보자![기록으로 만나는 대한민국×소주]》
  • 《소주(燒酒) – 한국민족문화대백과사전》
  • 《소주》
  • 黃教益。《韓國飲食的素顏:從泡菜到蔘雞湯,形塑韓國飲食文化的100個事典》。譯:蕭素菁。幸福文化,2018。
  • 宋永心。《飲食中的朝鮮野史》( 알고 먹으면 더 맛있는 음식 속 조선 야사)。譯:陳曉菁。台北市: 臺灣商務,2019。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

整理包包從此不再亂!宜得利熱銷「袋中袋」5 年真實愛用心得

整理包包從此不再亂!宜得利熱銷「袋中袋」5 年真實愛用心得
整理包包從此不再亂!宜得利熱銷「袋中袋」5 年真實愛用心得
整理包包從此不再亂!宜得利熱銷「袋中袋」5 年真實愛用心得

托特包容量大、好裝東西,但沒有隔層總讓人一翻包就陷入混亂。幾年前我入手了宜得利的「袋中袋」,從此包包內部像被整理師改造過一樣整齊。無論出差、旅行還是日常通勤,它都幫我清楚分門別類,一用就是五年,實用程度遠超想像。

NITORI 宜得利的「袋中袋」

NITORI 宜得利「多功能收納袋中袋」319 日圓(含稅)

就是 NITORI 宜得利「多功能收納袋中袋,顧名思義,就是一個有很多口袋的包包。

另一個吸引人的特點是小巧的尺寸,寬 28 × 深 4 × 高 26 公分。

厚薄度是這樣的

我喜歡托特包,在工作和私人場合都使用各種材質的托特包,但是幾乎所有的托特包都沒有隔層

對於「不擅長整理收納的人」來說,這增加了整理的難度,導致包包內部凌亂的情況無法避免。

外側有 3 個口袋
整理包包從此不再亂!宜得利熱銷「袋中袋」5 年真實愛用心得

另一側有2個,總共5個!

但是,使用這款內外都有很多口袋的包包,不僅可以讓外觀看起來整潔,還能輕鬆實現固定位置管理

非常適合旅行和去健身房

內部隔層是這樣的

可以將不會立即使用的物品放在內側將經常拿取的物品放在外側

我在出差、旅行或去健身房的日子裡,會將擦汗紙巾、牙刷、保濕用品和眼鏡等物品放在裡面。

口袋可以讓你直立存放物品,所以使用時一目了然知道什麼東西在哪裡,非常棒。

外側口袋放補擦用的防曬霜。

在旅行中,只需攜帶這個包中包到洗手間或溫泉的更衣室也很方便。

有和沒有,差別如此之大

比如上班的日子,沒有袋中袋時就是這個樣子。

已經分不清什麼東西在哪裡了,而且走路或在電車上被人群擠來擠去的過程中,會變得更加凌亂,真是痛苦。

使用袋中袋後,就是這種狀態!

因為有拉鍊而且看不到內容物,所以看起來非常整潔。

錢包、飲料、記事本、遮陽傘等想要立即取出的物品的位置變得清晰明瞭。

整理電腦周邊設備也非常合適

攜帶電腦周邊設備時也很有用,布料蓬鬆柔軟,所以可以放心攜帶

外側口袋可以放入容易忘記放在哪裡的名片和圓珠筆。

如果總是放在同一個位置,就不會在客戶那裡手忙腳亂了。

不容易顯髒

就像這樣,這個袋中袋在工作和私人場合都被我用得徹底。

大約 5 年半前購買時,我想著「是白色帆布材質,可能很快就會髒……」,

材質:棉 聚酯纖維

但可能是因為象牙色的絕妙色調,這款包包不容易顯髒

即使髒了,也可以整個直接清洗,口袋和包底都能洗乾淨。

保固期是 1 年,所以如果使用起來有困難了,我打算再買一個,今後也會繼續大量使用它。

*本文根據 2023 年 8 月 29 日首次發佈時的資訊重新編輯,請查看品牌官方網站以了解最新產品資訊。

◎本文經 Roomie 日文版 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作者為 ROOMIE 編集部。

本文初稿使用 AI 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