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生活壓力如潮水般襲來,卻沒有餘裕能夠安排假期讓自己充電,那麼最低成本可撫慰人心的舒壓辦法,大概就是與親密的家人、朋友甚至是伴侶,索求一個溫暖的擁抱。曾有期刊文章研究證實,擁抱、撫摸等動作不僅能有效緩解焦慮和抑鬱,更是提升整體健康程度的關鍵。
撫摸是與生俱來的需求
人類對撫摸的需求可以追溯到出生那一刻,嬰兒透過母親的擁抱和撫摸獲得安全感,這些早期的身體接觸會在人的潛意識層面留下深刻印記,影響我們一生的情感模式。
當我們被溫柔撫觸時,身體會產生一系列生理反應,這些美好感受會被潛意識記錄下來。日後再次經歷類似的撫觸時,潛意識會喚起曾經的美好記憶,從而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從社交層面來看,撫觸更是人與人之間最誠實的情感表達方式。心理學著作《了不起的身體語言》指出:「一個人對你有好感時,身體會下意識呈現出各種信號。」

一般而言,私人距離約為45至120公分,這個範圍內能自然牽起對方的手。若關係更為親密,距離會縮短至45公分內,能夠自在地擁抱彼此。如果你對這樣的靠近不僅不排斥,甚至有所期待,那麼很可能彼此間已建立深厚的情感基礎。
常常擁抱,好處多多
當人們擁抱或牽手時,體內會釋放催產素與腦內啡,這些化學物質能帶來愉悅感、放鬆感與安全感,進而增強面對壓力與困難的心理韌性。
荷蘭奈梅亨大學發表於《自然》期刊的研究指出,規律性的身體接觸能顯著改善心理健康,包括減緩焦慮與憂鬱情緒、提升整體幸福感與身心放鬆度。已故知名家庭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爾更提出具體建議:我們每天8次擁抱可維護身心健康,12次便能促進個人成長。
除此之外,擁抱帶來的好處不勝枚舉,從生理層面來看,擁抱釋放的睡眠激素有助於提升休息效果;有效穩定血壓與心律,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提升身體抵抗力,減少生病機率。以心理層面來說,擁抱可促進大腦釋放多巴胺幸福激素,預防憂鬱。

荷蘭科學家研究發現,比起撫觸他人,被人撫觸時對心理健康的益處更大。在彼此同意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多與家人、愛人或朋友進行親密的身體接觸,如擁抱、牽手等。
實用的撫觸療癒方法
當感到孤獨、焦慮或不安時,可以將雙臂環繞身體,輕輕抱緊,感受自己的體溫和力量。透過簡單的動作,給予自身滿滿的安全感,減少焦慮,緩和不安的情緒。
你也可以躺在柔軟的床上或沙發上,用抱枕或毯子緊緊包裹自己,創造被溫暖懷抱包圍的感覺。這種方式能有效幫助放鬆身心,減輕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與無生命體的互動接觸,對身心健康同樣有幫助。與寵物互動、擁抱絨毛玩具、握著溫暖的杯子,甚至是簡單的交叉抱臂,都能產生類似的療癒效果。

在這個數位化快速發展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實體接觸變得更加珍貴。撫觸不僅是本能需求,更是維護身心健康的天然良藥。無論是與親人的溫暖擁抱,還是與寵物的親密互動,都能為我們的生活注入正能量。這些看似微小的動作,其實蘊含著巨大的療癒力量,讓我們在忙碌生活中找回內心的平靜與溫暖。
延伸閱讀
- 把渣男資料庫放上網路:女性專屬的約會對象避雷名單大全app「Tea Dating Advice」
- Z世代戀愛觀|太怕尷尬、執著於裝酷,可能會將你與潛在伴侶推得越來越遠
- 專家認可的逆齡祕密:性高潮竟是最省錢的抗老保養法
本文初稿為Roomie國際中文版使用AI編撰
責任編輯:楊婕如
核稿編輯:古家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