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代號:murmurtaipei》將於青春雞登場:進入被查封的秘密基地,用貼紙拼湊匿名特務的碎嘴日常
《行動代號:murmurtaipei》將於青春雞登場:進入被查封的秘密基地,用貼紙拼湊匿名特務的碎嘴日常
在幼稚園要上小學的時候,我也從彰化搬到了臺北生活,那應該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大城市的碎嘴。從透天厝搬到了公寓,顛覆了我不少的認知,像是原來不是每棟房子的樓梯都在自己的家裡,梯廳是要跟大家一起共用的;樓梯間的光線,也從原先熟悉的從窗戶透進來的自然光,換成從頂部照射更冷白的日光燈管。
搬到臺北,第一次感受到大城市的碎嘴

那也是我第一次發現,在臺北的家裡,原來自己家的門是會被貼上廣告貼紙的。而且從一樓大門一路延伸到梯廳內,越是深入公寓,貼紙的尺寸會越變越大,原先大門上都是小小張橢圓形的開鎖電話,到了梯間開始變成搬家以及抽水肥的戰場。
走到了外頭,電線竿以及變電箱上,會看到一張張流蘇般的房屋租售廣告,各色印刷紙的底下被仔細的剪成一張張小紙條,上面工整的寫著聯繫的電話。
所有出現在公共空間的訊息,不論你願不願意,都強制將我們拉到一個「你我他」的關係之中。提供訊息的他可能是房東、可能是鎖匠,加上一個剛好需要那項服務的你。而「我」則是在這場交易外的第三者,一個與此刻無涉,卻被迫收下訊息的旁觀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座城市的碎嘴變得越來越多元,也越來越有趣。牆面上的貼文,不再只是那些目的明確的廣告與電話號碼。更多的是一個讓人會心一笑的插畫、一句厭世到不行的標語,或是一段沒頭沒尾卻充滿共鳴的幽默發言。
你我他的關係也被重新定義了,他不再只為了找到精準的你,更多時候是為了尋找另一個能夠共感的「我」,換個角度想,這應該也算是現實世界中的「尬廣跟上」(很尷尬,請大家一起跟上)?
而我,是那個不斷在路上被這些尬廣訊息擊中的人。看久了、聽久了,心裡也開始發癢,於是把那些腦中無處安放的廢話、對世界的吐槽、深夜裡的自我懷疑,用最傳統的方式表現出來。成為那個『他』,加入尬廣的行列。
透過網路這片大海,我的瓶中信漂到了某些人名為手機的沙灘上

成為「他」之後,生活中多了一些儀式感,在通勤路上,為那些無聊的標語挑一個有感覺的地方安置。那段過程很安靜,像投入大海的瓶中信,是一種單向、拋棄式的溝通。有時,我會挑一面看起來合拍的牆,讓貼紙的主題延伸到整個場景裡。
沒想到,那些瓶中信竟透過網路這片大海,漂到了某些人名為手機的沙灘上,漸漸連結到同樣看懂這份碎嘴、能夠共感的「我」。這些連結,有時只是一個按讚或轉發,有時也會拾起其他人所投遞的瓶中信,讓我發現發出的訊息並不會沉到海底。
甚至,有些連結,最後會走出螢幕,來到真實的桌面前。過去在草率季或濕地市集擺攤,在小小的桌子前,和一些同好互動,親眼看見那些熟悉ID背後的臉孔,感覺很奇妙。但那終究是游擊式的,受限於小攤位的呈現方式,能互動的始終只是碎片化的一面。
直到前陣子,點開了IG訊息的紅點,收到了一則來自「青春雞」的展覽邀請。「辦展?我嗎?」當下雖然有些驚訝,但心裡卻有一個很響亮的聲音,那應該就是所謂的「薦骨的聲音」吧?沒有說好或不好,就只是一個很強烈的「嗯~」,一個直覺上的回應。
腦中的小惡魔,雖然在我耳邊唸了一連串的自我懷疑咒,但我很快地意識到,這是一個極其難得的機會,小天使便很快地替我答應了這次的邀約。
某種程度上,「murmurtaipei」就像我正在執行的秘密任務

按下傳送鍵後,倒也沒有想像中的焦慮,思緒倒是快速的在我腦中的瀏覽器開啟了無數的分頁,試著將這些年那些碎片化的創作,全部拉到一個資料夾內排列組合,看看能夠拼出什麼花樣。
那陣子我正在沈迷在看《間諜家家酒》,劇裡每個角色都有著隱藏的秘密的身分,表面上是普通人,私下卻執行著各種秘密任務。這讓我聯想到,這些年匿名地在城市裡貼著貼紙,在網路上觀察、紀錄、發言,某種程度上,「murmurtaipei」就像是我這個普通人,正在執行的秘密行動任務。
就因為這個無聊理由,「行動代號:murmurtaipei」這個展覽主題就這樣決定了。只是這場任務沒有明確的動機,或許是某個連我自己都還沒探索到的原因,讓我一再重複這樣的行動。也於是,「murmurtaipei」這個貼紙特務,有了它的第一次據點公開。
我將青春客廳打造成一間被查封的秘密基地,跨過封條,裡面藏著歷年任務的紀錄、私人的繪畫手稿與證物,像一張張尚未拼齊的情報卡片,歡迎大家化身探員,在開放時間裡自由翻找線索,看看能否拼湊出這位匿名特務的日常,與那些像牆上亂貼便利貼般的胡亂思想。
或許,你也會在這裡,遇見一些似曾相識的喃喃自語,又或許,你會在眾多線索中抽絲剝繭,比我更早理出這位特務執行任務的動機。
行動代號:murmurtaipei

展覽名稱|行動代號:murmurtaipei
展覽期間|2025年8月15日至31日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三18:00–22:00,週五至週日14:00–19:00 (週四休館)
展覽地點|青春雞B1 青春客廳(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359–13號)
延伸閱讀
- 為何有那麼多水果攤在深夜裡營業?那街上發光的畫面,就像愛德華霍普的〈夜遊者〉一樣
- 把聽來的無聊廢話,暫時安置在台北街頭:專訪IG粉絲專頁「@murmurtaipei」
- COLD DEW談新專輯《臺北人文地景》:不再需要刻意想像相同的畫面,四人四色的集大成樣貌,正如同這座城市的縮影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