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D DEW談新專輯《臺北人文地景》:不再需要刻意想像相同的畫面,四人四色的集大成樣貌,正如同這座城市的縮影
COLD DEW談新專輯《臺北人文地景》:不再需要刻意想像相同的畫面,四人四色的集大成樣貌,正如同這座城市的縮影
和COLD DEW相約那天,午後的南機場夜市人潮寥寥,突然,下起了撐傘也沒有用的大雨。雨滴讓視線變得模糊,想努力看清楚這座城市之際,一個身影迎面而來,是貝斯手瑀晟。「我宣布今天是我最討厭臺北的一天。我為了拍照,第一次穿當兵後買的稍微正式的褲子,結果騎車騎到一半暴雨⋯⋯。」他無奈地嘆了口氣,半開玩笑地唸著。
這座城市就是如此。有不少被看見的機會,迷惘與不安卻在生活縫隙無孔不入,潮濕的天氣鬱悶到得自嘲是保濕雨,精心準備某些事物時總會殺出程咬金。所有的反覆練習都像徒勞,卻又不甘心放棄,前進時覺得欣慰,但仍然感到渺小。
所以我們懷揣著心中最在意的事情,有時去海邊,有時欣賞秋夜晚霞,有時爛醉,有時想著不如回歸自然。在這片土地上,停留,逃跑,又再一次停留。
小題大作的台北生存紀實:COLD DEW的《臺北人文地景》

COLD DEW睽違四年發行的新專輯《臺北人文地景》,便是在奔走與駐足之間誕生。「大部分的歌是在2017年到2019年寫的,那段時間只要週末有空,就會到臺北各個地方走走。感覺對了,會把心情、景色和環境記錄下來,再結合想講的話寫成歌。」主唱哲安說。
比起踏青,那些路程更是為了散心。哲安是高雄人,輾轉去花蓮唸書,而後來到臺北打拼十幾年至今,在這裡,他得到很多也失去很多,「我需要有個地方,讓我想起家鄉也好,轉移注意力也好,能夠舒服一點去面對接下來的事情就好。」
那段日子,他並非有意識地讓音樂從地域長出,直到去年COLD DEW參與一部紀錄短片,講述臺北這座城市時,才點燃了貫穿這張專輯的契機。「在那之後,征峻提醒了我,其實這些歌都和臺北地景有關。我想用小題大作的概念去做這張專輯,可能某些人也和我一樣,在某些時刻擁有相同的情緒。」
哲安也憶起國中曾閱讀白先勇的《臺北人》一書,談及移民對這座城市的寄情、對家鄉的想念,就算過了數十載仍有共鳴,於是以此出發,將音樂作為散文,並將專輯命名為《臺北人文地景》。
將錯就錯的狂放,就像公園伯伯們吹著薩克斯風忘我的模樣

有趣的是,COLD DEW成員裡頭,只有哲安不是雙北人。瑀晟在三重長大,吉他手征峻、鼓手征鴻兄弟倆住在汐止,且都沒有過離開臺北的經歷。
雖然無法全然體會所謂的移民之感,三人倒也從在地根源的視角,為歌曲注入不同靈魂,展現COLD DEW四人四色的集大成,也如臺北這座城市的縮影──有他方也有此刻。
比如〈舊時〉欲呈現老臺北的氛圍,征峻想起常看見伯伯們在公園裡吹薩克斯風,便將這首歌設定為臺灣專屬的藍調,英文歌名是〈Taiwanese Blues〉。這次重新編曲時,征鴻一邊想像伯伯吹奏時的光景,一邊在練習室試打十拍的鼓。
「後來我跟著彈時,發現征鴻打成九拍了,但反而讓征峻的吉他在歌曲裡更自由。」瑀晟接著分享。於是,這首〈舊時〉最終收錄的版本以九拍定調,將錯就錯的狂放,就像伯伯們不按牌理出牌,吹著薩克斯風渾然忘我的模樣。

「還有〈秋夜晚霞〉,我們一開始重編時陷入蠻大的困境,不知道怎麼超越過去的版本,直接進錄音室又太band sound了。」這首歌背景在大稻埕,碼頭夕陽是哲安心中臺北的魔幻時分,也是團員成長記憶的一部分。
他們將〈秋夜晚霞〉的地景拉廣,從河堤延伸到附近的宮廟,帶入居民在那裡唱歌、跳土風舞的意象,重現行經彼處時容易徘徊在腦中不散的草根曲調,「所以現在的版本開頭有段一直重複的旋律,進到歌詞的轉折又像從迪化街走進水門的結界,最後vocal和吉他互飆收尾,則是從落日轉變到夜幕的進程。」
這張專輯我們想證明一件事,COLD DEW並非一個以「器樂為主」的樂團
在創作過程中,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如何超越過去的呈現,不讓專輯只是一張複製品?這股自我懷疑不僅止於〈秋夜晚霞〉,更在專輯製作期間瀰漫於團員身上。
「在籌備專輯裡的每道工序裡,我們都會思考這樣真的可以嗎?很多個當下甚至是不太滿意的。」征鴻說道。不過在緊縮的日程裡,COLD DEW依然進化出有別過往的突破,縱使當時沒有發現,卻一點一滴累積,讓新舊完好交融。

「常聽到有些人會定義COLD DEW是後搖團、器樂搖滾、金屬團⋯⋯我沒有要否定別人的看法,這些意見都很棒,但這張專輯我們想證明一件事──COLD DEW並不是著重於樂器的樂團。」征峻說道。
作為團內擔當音樂執行製作的角色,征峻認為哲安的創作是內斂而富詩意的,他希望聽者能在《臺北人文地景》深刻感受這件事。樂器因而讓步給了人聲,在達到平衡的聲響安排之下,詩意在前,嘈雜在後襯托。
「像我第一次聽到專輯最後一首新曲目〈給自然的禮物〉時,就和哲安討論決定用偏原聲的方式呈現,希望散發帶有光暈的意象。」而有別於征峻以歌詞規劃編曲形式,哲安說,這首歌探討的其實是自殺議題。
「我沒有想鼓勵這件事,只是對於被身心病症困住的人們,死亡或許是種平靜的解脫,回歸大地,一份給自然的禮物。」哲安表示,自己在排序專輯曲目時,特意讓前四首較為嘈雜,中間稍微沉澱,到了首次以臺語創作的〈我心中最在意的事情〉時又變得憤慨,最後以〈給自然的禮物〉靜緩旋律收尾。
「這樣的曲序很像我本人,好像有多種人格,常常躁鬱不定的狀態。」而一收一放終於沉潛的鋪陳,也使COLD DEW意圖醞釀的詩意,餘韻更加悠長。
人生是不斷循環的花期,在名為臺北的城市扁平地活著

那麼,做完這張專輯後,有打敗自我懷疑的心魔了嗎?征鴻、征峻和瑀晟笑著點頭,「聽完母帶後製,我睜開眼睛,心想我們真的好棒,我們做到了。」瑀晟形容那個瞬間宛若強心針,為他眼中那亂中有序的COLD DEW給予能量與信心,繼續完成剩下的路。
征鴻在一旁補充,「現在回想,這張製作時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不再需要四個人對一首歌想像同樣的畫面了。我們純粹地把當下最直覺的感受呈現出來,找到彼此都舒服的模式完成。」
噪音、瞪鞋、民謠、迷幻、電子與即興藍調演奏⋯⋯《臺北人文地景》不追求特定曲風的完美,而是不同成長背景、喜好,甚至年齡差了一輪以上的團員,聚在一起玩音樂時,享受而暢快的模樣,那才是最能感動人的力量。
「我和他們比較不一樣,製作期間我自己很常聽,每次聽都好喜歡。不是說感動別人前要先感動自己嗎?我是真的被觸動了。」哲安始終記得,當他將專輯傳給溫室雜草主唱劉偉頡聽時,對方回覆的那五個字:「浪漫又真誠」。

《臺北人文地景》是一張適合日常反覆聆聽的專輯,當你我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裡,騎車、散步、喝酒、emo,想念過去而無力走向未來時,它會靜靜地陪伴。
就像哲安繪製的封面,是在臺北市和新北市默默伴隨人們的市花──杜鵑花與山茶花。他受日本昭和時期畫家竹久夢二影響,把花畫得典雅而懷舊,更刻意不著墨得太像,也沒有畫出某些花瓣,「因為這座城市在我心中,並不是那麼美好的存在,它是殘缺不全的。」
破破碎碎,縫縫補補。人生是不斷循環的花期,在名為臺北的城市扁平地活著。訪談結束和COLD DEW道別後,再次打開這張專輯來聽,〈給自然的禮物〉這樣唱著:「鳥兒飛過來,要我把,身體留給牠;魚兒游過來,我也將,身體留給牠。」
也許,在留給自然前,我們可以先把身體留給COLD DEW。
同場加映:COLD DEWの臺北祕密基地

哲安:果然得是左輪酒吧,左輪真是最棒的地方。
瑀晟:陽明山。我很享受騎車上山的感覺,還有因為我很高嘛,在都市裡常感受到大家異樣的目光,會很想逃去空曠的地方。(團員吐槽:這跟臺北有什麼關係啦!)
征峻:我也是陽明山。那邊有個于右任的墓,在巴拉卡公路往淡水的方向,上面有涼亭,可以看到一整面的海,超漂亮。
征鴻:我從國中到現在最喜歡去誠品,有書又有音樂館,一待就是四、五個小時,和女友約會都耗在那裡,以至於她常唸我「啊你看那麼久還不買」、「你書買了有看嗎」⋯⋯
COLD DEW發片演唱會(現場將有多人編制等驚喜)
日期:2025年08月16日(六)
時間:19:00 入場、20:00 開演
地點:THE WALL LIVE HOUSE
票價:預售700元|現場900元
延伸閱讀
- 為何有那麼多水果攤在深夜裡營業?那街上發光的畫面,就像愛德華霍普的〈夜遊者〉一樣
- 雨後台北的路上觀察:下雨過後的傍晚,一朵煙火般的油漬無聲綻放在我的腳邊
- 農曆年期間的台北孤兒收容中心:安然座落在博愛特區裡的混亂異托邦——Revolver左輪酒吧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