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by tsubottlee
家裡總是亂到心煩意亂嗎?日本收納整理顧問ami傳授3招高效整理術,從掌握物品的適當數量、依生活動線重新配置,到不斷優化找到最舒適的收納方式,一週內就能看到明顯改變。這些方法不僅讓居家空間瞬間清爽寬敞,更能提升生活效率與幸福感,幫你徹底擺脫雜亂困擾。
詳細「大家的房間」訪談請點擊這裡↓
老屋翻新奇蹟!ami一家把25年舊宅改成明亮寬敞的親子樂園 – ROOMIE(ルーミー) |




生活點子①
掌握居家物品的適當數量

在進行居家翻修時,ami從「目前擁有的物品」以及「未來可能擁有的物品」數量出發,考量了收納空間,這背後的原因,源自於過去不太順利的生活經驗。「在翻修前的居住空間裡,我雖然有意識到為物品指定收納位置,但收納效果並不理想。」

「物品越來越多,無法收納在櫥櫃等地方,最終只能堆放在周圍,導致雜亂的惡性循環。當時,由於缺乏相關知識,我每天都在苦惱該怎麼辦。」

改變情況的契機是學習整理收納。「在學習整理收納的過程中,我意識到買一件東西就放棄一件,這樣就不會超出既定的空間,因此改變了對物品的持有方式。」

「現在的衣服和餐具等,也以現有的數量作為『我家的適當數量』來生活,但他從未要求增加家庭衣櫃裡的衣架數量,看來他管理得不錯。」

看到這樣的父母,孩子們在需要添置新物品時,也會主動一起討論「作為替代要放棄什麼」,全家人一起養成了以適當的物品數量來循環生活的習慣。
生活的點子②
考慮動線以進行配置

無論是住宅翻修時,還是現在的生活中,ami小姐都追求著更好的狀態,相當重視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心情和不協調感,「在生活中,如果感覺有些事情不太順利,那就是需要改變的信號,我會注意動線,嘗試讓配置更方便、更流暢。」

「例如,我曾將咖啡濾紙放在吊櫥裡,但在沖泡咖啡時需要的動作太多,讓我感到不便。經過多次考量,現在我將它移到了熱水壺正下方的抽屜裡,在右側放置飯碗和小盤子的地方稍微留出了一些空間。」

「結果,操作步驟大幅減少,每天的咖啡時光也變得更舒適了。」

「考慮到動線,加入了一些自己喜愛的物品,「作為圍裙掛鉤使用的皆川明設計的壁掛鉤,是在和母親一起參加的展會上發現的。」

「不僅是設計,取用圍裙時變得更加方便,真的非常實用。」

不要忽視日常生活中的小小違和感,思考如何讓所需物品在生活中發揮最大效用,只要意識到現有物品是否處於適當的佈局,或許就能讓生活更加舒適。
生活的點子③
不斷嘗試,找到舒適的選擇

ami小姐在生活中反覆嘗試,尋找對自己來說的最佳答案,這點讓人印象深刻;她很重視在不勉強、不忍耐的情況下,找到舒適的方法。「我總是在考慮收納方式是否讓自己感到舒適,以尋求更好的選擇。」

「我也喜歡簡單的收納方式,所以經常使用籃子,先前我用標籤機來分類籃子,但因為需要連接手機、影印、粘貼等,步驟太多有點麻煩,所以決定重新檢視方法,改用白色的紙膠帶,用油性筆寫上內容後直接貼上,降低了自己的心理門檻,實踐起來變得更加輕鬆了。」

此外,日常整理房間也很重要。「每天整理房間後再出門。」

「想像自己和家人回到家時的樣子,整理棉被、點上香氛機、整理桌面,空氣彷彿就變得不一樣了。雖然只是出門前的幾分鐘,但已經成為我的日常習慣。」

舒適的選擇,源自日常生活中微小的用心,珍惜自己和家人的感受,對在意的事情嘗試做出改變,從中發現新的啟示,找到通往更美好生活的點子。由於二代同居中每個成員的思維和習慣都會有所變化,因此對生活和居住空間進行細緻的更新是很重要的。這是一個讓人期待未來發現與分享的空間。
詳細「大家的房間採」訪請點擊這裡↓
老屋翻新奇蹟!ami一家把25年舊宅改成明亮寬敞的親子樂園 – ROOMIE(ルーミー) |
延伸閱讀
◎本文經 Roomie 日文版 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作者為tsubottlee(つぼとる)。
本文初稿使用 AI 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