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街上出現競選旗幟,市場開始拿到衛生紙、口罩、螢光筆,又要選舉了。身為魚販,真覺得好煩呀。
每兩年一次,話題從生活瑣事、社會新聞轉成政治線,連魚都沾染顏色的氛圍。賣一尾青雞、切一片紅紅的鮭魚,都深怕前面的老男人說起政治話題。以鮭魚為例,說要切一片鮭魚的人嗅不出政治傾向,如果說三文魚,得看說話的口氣是台語還是帶些捲舌。
我怎麼回應?他說什麼,我便學舌。我能說「三文魚兒」,也能說「三文魚(hî)」,深刻能體會到什麼是商人無祖國(可惡,這裡的祖國不是指那個祖國)。
除了鮭魚,賣這些魚也很難不聊到政治

不單是鮭魚而已,台灣有各種從中國進入的海產,不管是走私或是合法進口,例如黃魚大多是中國產的。我會明示台派客人不吃黃魚嗎?或是鼓勵親中客人只吃黃魚嗎?不,我都直接反推黃魚,雖然我有賣,但是賣個願者上鉤。不賣黃魚不是政治因素,而是沒有經過各種檢驗。
好幾年前,中國肉魚仍有走私入台,牠們長得比較寬大,且帶有些許鱗片,在魚市場的行話會說那個叫做「生(sa)毛的」,說那生毛的狀態是添加藥劑,沒人拿去檢驗,也就一切都不可考。客人看到台灣的現流肉魚與中國的走私肉魚時,會問怎長得不一樣。我會如實回答,但這時的用語就得特別小心。
「左邊是中國,右邊是台灣。」我說。
「左邊是大陸,右邊是在地。」這也是我說。
兩種話語都表達相同物品,但不同意思。
買好菜賣好魚,過好在台灣的每一天吧

我時時觀察客人,從身上的環保購物袋是不是彰化卓伯源的古詩包包到拿的扇子是什麼顏色。這是最簡單的外觀測驗,還有更刺激的,是一些例外事件,例如紅衫軍、太陽花、大罷免等。
客人也會依照我的年紀與外觀去揣測我是哪種政治傾向,他們會暗示地問:「昨天你有沒有看新聞?」這時絕對不能說是看哪台新聞,說有看,然後去等待他下一句話。等他表態,順他表態。
如果太討人厭的客人(我有統計奧客的政治立場唷),就說出自己的政治立場,最怕他還跟你同立場,奧是天生,不會因政治改變的。
有時,要賺一百塊很簡單,有時,很難。
談論政治話題,不是走鋼索,是日常生活。但,怎樣才不會失去自己的格調又賺到小小的錢?偶爾偷偷地說服,偶爾只是順應,鮮少時刻需要表態,遇到不合的政治傾向(也改變不了)就裝傻吧。最日常生活的市場裡,最政治也最不需激動。
買好菜賣好魚,過好在台灣的每一天吧。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 E人的下一個旅遊天堂:安縵姐妹品牌於世界最美海灘打造社交型奢華度假村「Janu Turks & Caicos」
- 鮭魚排和鮭魚菲力有何差異?可以做出哪些簡單又好吃的鮭魚料理?
- 香魚是自帶香氣的魚?鹽烤香魚怎麼吃,才能解鎖甘苦的「大人味」?
文字整理:本文初稿為every little d使用AI編撰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