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名的「淡水阿給」可說是北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庶民小吃之一,以香嫩的油豆腐搭配冬粉,傳統做法還會再利用魚漿封口,淋上醬料後會讓人一口接一口。它不只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地方歷史和文化的縮影,從製作方式到名稱,都帶著濃濃的淡水味。

阿給的由來與命名
阿給最早是 1965 年由淡水真理街的楊鄭錦文女士所發明。她是從日式油炸豆腐「油揚げ(abura-age)」得到靈感,決定用油豆腐取代傳統豆皮,將冬粉包裹起來再以魚漿封口,做出與眾不同的豆腐包。「阿給」這個名字正是取自日文「揚げ」(age),但在台灣發音時加上了親切的台語語調,變成了朗朗上口的「阿給」。因為做法新奇、口感特別,很快就在淡水傳開,成為許多遊客來訪時必吃的美食。
製作工法與特色
淡水觀光旅遊網指出,阿給的做法是將油豆腐中間挖空,接著填入炒過、或以滷汁浸泡過的冬粉,再以魚漿封口用蒸籠蒸熟,最後淋上特殊調製的甜辣醬,讓口感層次更豐富。阿給老店也曾提到,這道美食不僅保留主廚的手作細節,還常搭配在地魚丸湯一起享用,滿足許多人的口腹之慾。
阿給的推薦吃法
阿給上桌後要怎麼吃呢?阿給老店建議先用筷子將油豆腐皮撥開,然後把裡面的冬粉拌一拌讓碗裡的醬汁跑進去,使油豆腐和冬粉都吸收一些醬汁再享用。

淡水阿給能成為經典,不僅是因為能滿足味蕾,背後還有節約惜食、手藝精神等多重因素,使它成為一段屬於淡水、屬於台灣的美食故事。下次來淡水可以到真理街的老店前,好好品嘗這道餡多料實的道地小吃!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文字整理:本文初稿為Roomie國際中文版使用AI編撰
責任編輯:蔡奕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