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美容院」,是在某個暑假的下午,陪著媽媽在家務告一段落之後,拎著從家裡帶的洗髮精去「seto」的地方。
那裡的空氣,瀰漫著各種洗髮水、燙髮水、定型髮膠等混合著各種昭和年代感的香氣;角落永遠坐著一個滿頭捲著彩色髮捲的阿姨,彷彿在那裡坐了一輩子;可以推來推去的置物籃裡,有著好多把纏著陳年髮絲的直髮梳、吹捲梳、扁梳,還有螢光色系的大小鯊魚夾。

空氣裡飄散著的,還有一股歡愉的聊天氣氛,大至社會新聞,小至街坊八卦,全都是他們的話題,「標會」一詞,我就是在小時候的美容院裡學會的。
從修頭髮到修腳趾,這裡就像魔法空間,媽媽們可以暫時拋開俗世煩憂,一個個變成可愛的小仙女。
曾幾何時,「找設計師」剪髮染髮,要一週前預約、要大老遠坐車到鬧區,在令人眼花撩亂的髮型書與色卡中選擇障礙大爆發,最後頂了一個和雜誌上一樣卻一點也不適合自己的髮型回家,然後戴一整個禮拜的帽子,直到自己也適應這個陌生的新髮型為止。
社區美容小店,洗的不只是頭

傳統的家庭理髮不只是洗頭,還洗一種人情味。幾十年來,洗頭的需求不變,以往獨立的社區洗頭小店一間一間變成連鎖的曼X、快X與X林,或是幾百元快剪的形式繼續存在,聊天或許還有在聊,但那股緊密的「街坊鄰居」感卻消失了。
而近日,因為頻繁經過民生社區富錦街與撫遠街口——也就是距離人氣韓團拍攝MV數百公尺之外,那個比較「庶民」的富錦街,發現在短短的十公尺內,街口兩側一直都開著四、五家傳統理髮廳。
有的是在門口寫著大大的「理髮」、「一般收費」,有的是特別註明「電棒燙、山本頭、刺蝟頭」,有的則是大剌剌地在路邊就著陽光,晾著鮮艷紫色黃色的擦髮巾。只要是男士理髮,店內椅子都會是那種正統的理髮椅,可以躺下,椅背上也有插座。
我在外鬼鬼祟祟拍下幾張照片之後,走進「金都理髮廳」詢問,是否能幫女生洗頭,他們不好意思笑笑說:「只有做男生的的喔。」原來如此,即使是社區型的小店,也是有專業之分,於是我跳過馬路,走進對面的「ABA髮型設計」。

他往我頭上澆水,彷彿我是陽台上的盆栽
雖然不至於像是台南幾家有名的台式美容院,也不會讓人想起電影《本日公休》裡陸小芬工作的那種古早味老理髮廳,但是從壁紙的圖案、天花板降下的燙髮太空帽、螢光綠色的大髮捲和坐在門口兩鬢斑白的老師傅,就能想像這裡開張了不止一、兩個十年這麼簡單。
我坐下,說要洗頭,多少錢?「220。」老師傅回答,一邊把螢光黃色的擦髮巾往我肩上披。然後他拿著一個水瓶,開始往我頭上加水,彷彿我是陽台上的盆栽,他一邊幫我澆水,我頭上的泡泡也越來越多——我有多久沒像這樣坐著洗頭了?好令人懷念的台式洗髮。
那個澆水的瓶子,也和我小時印象中的一模一樣。透過面前的鏡子,我偷看身後那位一邊修頭髮、一邊修手指甲的阿姨,正在跟兩位為她服務的師傅,聊著隔壁巷子那家開業也已30個年頭的眼科醫生的閒話。

「哎呀那個醫生都70好幾了,他自己眼睛也看不清楚了吧,哈哈哈哈……」「你別笑人家,你自己也74了啊,哈哈哈……」也太歡樂了吧,我不禁跟著笑了出來。然後時空彷彿和幾十年前媽媽帶我去的美容院連成一線——原來有「社區聯誼會」之稱的家庭理髮,就是這般風景。
一間開在不起眼巷子裡的,不起眼的家庭理髮,已經在這裡存在30幾年光景不說,原來還堆滿了當地人們的笑語,所謂日常,不就都是從這些細小的交流中堆疊而成?我怎麼會,到現在才發現,還每次都多花一百多塊,去公事公辦連鎖美容院洗頭?下次一定還要再來!
台式洗髮,洗的是漸漸消逝的小社區人情味

洗完頭,師傅問我要不要加50塊塗頭皮水,「塗了很涼喔,天氣熱會很舒服喔。」上髮廊數百次有卻從沒聽過何謂頭皮水的我,一秒就被說服了。
師傅看我捧著相機在店內東張西望,馬上秀出櫃子上一整排客人寄放的頭皮水,整齊的瓶瓶罐罐上貼著紙箱膠帶,上面歪歪斜斜的手寫字「陳小姐、林小姐、張老師」——我只聽過寄酒寄洗髮精,原來連頭皮水也能寄放,而且還這麼多罐!
師傅得意地回答,洗髮精的話更壯觀喔,他領我到洗髮臺旁邊,一整面牆密密麻麻各品牌洗髮精,上面一樣筆跡的手寫字,似乎在說「我們老店也還是有很多老客人的喔」。

你問,洗頭難道不能自己洗嗎?當然可以,只是我每次只要覺得頭昏昏腦鈍鈍,只要上美容院洗頭,頭皮彷彿被打通任督二脈,立刻茅塞頓開,靈感噴發,所以洗頭其實不止清潔與造型,更重要的是可以提神。只是來到社區小店,還能聽到幾個老鄰居的小故事,心情也跟著好了起來。
付了錢走出「ABA髮型設計」,感覺頭皮涼颼颼的,好像快要從頭頂分離那樣的輕盈,我下次還會再來,因為無論是步行距離、服務內容、店內氣氛,對我來說都是全世界最棒的一家洗頭店。最重要的,它也讓我想起,那個媽媽在家務告一段落之後,帶著愉快心情拉著我踏進美容院「seto」的夏天午後。
所謂台式洗髮是什麼?是坐著洗?是頭上泡泡可以拉出一個形狀?都是,也都不是。我想,台式洗髮洗的是漸漸消逝的小社區人情味,與平淡無奇日常裡偶爾發生的、小小的好心情。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 人類到底有多不愛洗頭?回顧古今中外的「懶人洗頭術」,有些實在有點偏激
- 工人混小吃部,女工人愛洗頭:《做工的人》林立青談工地人的下班生活
- 燒餅油條才是早餐宇宙的中心:民生社區撫慰人心的老字號「永和豆漿」
核稿編輯:古家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