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從小就在新竹市出生長大的我來說,這裡的名產是貢丸米粉,而鴨肉麵就跟切仔麵、陽春麵、牛肉麵一樣,是隨處可見的晚餐選擇。一直到離開家鄉才發現,原來我習以為常的日常飲食,在其他地方並沒有想像中容易遇見。
關於吃鴨肉麵這件事,我家似乎遵循著某種潛規則

這幾年,網路上出現了越來越多關於鴨肉麵的介紹文章與影片。人們說,用鴨架子熬出濃郁黃濁湯頭,與油蔥酥一起煮麵,最後再放上兩塊煙燻鴨肉的這項小吃,是造訪新竹時不可錯過的隱藏美味。
於是,北門老街上的「許二姊」每到假日便排起長長隊伍,讓吃習慣這滋味的當地人困擾不已。但也有些自稱老新竹的饕客對此感到不以為然,畢竟鴨肉麵對我們來說,就像擔仔麵之於台南人、雞肉飯之於嘉義人一般,家家戶戶都有各自的「本命」。
媽媽的娘家世居新竹,傳承至今已有上百年時間,對這小小城內的老字號可說如數家珍。在我們家,雖然誰也沒有明文規定,但關於吃鴨肉麵這件事,還是大致遵循著某種原則:「白天中正台,晚上原夜市,外帶切盤再去許二姊。」而在這些店家之中,每天僅營業三個小時的中正台鴨肉麵,至今仍是我心中不可替代的首選。
走進凍結時空的中正台廣場,坐在球場看台上吃一碗麵

從火車站走路約十分鐘,會在文昌路上的舊影城對面,看到有著圓弧形拱門的「中正台潮流精品商城」。雖然招牌上以各國文字形塑國際化的感覺,但小時候來到這時總覺得陰暗又陳舊,根本看不出來是哪裡有精品?哪裡有潮流?
長大後才知道,這塊地方最早是清代竹塹城兵隊的操演地點,在日治時期變成了公會堂,國民政府來台後又將其改建為中山堂,並增加室內運動場、網球場(據說當時很流行)與水泥看台。直到1970年左右,市府才為整併周遭的攤販,將中正台裡頭的空間劃分,吸引附近攤商移入,漸漸形成了當時的一大服飾精品商圈。
到了現在,你若走進中正台,可以看到每條巷子口都掛上寫著「第一街」、「第二街」的紅色小招牌,巷內多為小坪數的服裝小店,看起來其實有點像台北的五分埔商圈。而本次要拜訪的中正台鴨肉麵,就在第一街的入口轉角處,靜靜地服務聞香而來的老新竹人。

在我小時候的印象中,中正台鴨肉麵店的營業時間其實沒有那麼短,但或許是老闆娘年事已高的關係,這幾年,他們僅從中午11點開放至下午1點,還時常提早賣完收攤。
我抵達的這天是週五的12點出頭,眼看一大票人擠在店前,心裡暗叫不妙,飛速畫單遞給老闆,成功點到了當日最後的一碗鴨肉麵。後來又在外頭曬太陽等了一段時間才等到座位,從店旁不起眼的小樓梯,鑽進隱藏在上頭的內用區。
每次來我都在想,對初次到訪的人來說,中正台的內用區應該長得很不可思議吧?店家不僅將桌椅直接擺在古早時期留下的球場看台上、還DIY用空心磚減少樓梯間的高度落差。雖然看起來陳舊,裡頭的冷氣倒是蠻涼,真的太熱時,老闆娘母女還會送上桌上型小電扇,讓顧客可以舒舒服服吃完一餐。
除了鴨肉麵,酸酸的「炒鴨血」也是其他地方沒有的味道

說來有趣,雖然新竹的名產是米粉,多數鴨肉麵店也都會販售「鴨肉米粉」這一品項,但不知為何,我總覺得吃鴨肉麵就是要配上這種黃色的油麵。好像只有把鴨油、油蔥酥與黃油麵條一起滾煮,才能乳化出油亮又帶黃濁的湯色,讓每一口都香氣十足。
對我來說,中正台的麵條硬度不像許二姊那般軟爛,吃起來比較有口感,就算外帶回家也不至於整碗糊掉。雖然有許多人都說原夜市的湯味更香濃,但我還是私心偏愛這裡恰到好處的平衡。而除了湯與麵條外,麵裡附的鴨肉塊也是一絕。
即便不另外切盤,多數的新竹鴨肉麵店,也都會在麵內附上小小塊的鴨肉作為佐料,而每家的口味風格也略有不同。像是中正台的鴨肉就帶有鹹甜的煙燻風味(有些店家是走鹽水路線),運氣好的話還可以拿到帶有QQ鴨皮的肉塊,讓整體滋味更上一層樓。

話說回來,到新竹吃鴨肉麵,也千萬不要忘了點上一盤「炒鴨血」,這是所有店家都一定會放上菜單的定番,也是在外地比較少有機會吃到的味道。
不同於常常吃到的麻辣鴨血,新竹的炒鴨血多以薑、韭菜及烏醋調味,獨特的料理方式可說自成一格。剛上桌時,被煮得滾燙的鴨血不僅柔嫩,還散發著令人垂涎的酸香,咬下時除了要小心燙到,還要注意不要突然吸太大口氣,以免被突如其來的酸氣嗆到。
如果胃還有空間,不如再加點一份「炒下水」吧!濃郁的醬香搭配切成花朵形狀的脆脆的鴨胗,能讓整餐的口感更為豐富,也是我們家每次吃鴨肉麵必點的菜色之一。
新竹人為何那麼愛吃鴨肉麵?答案是:「不知道。」

說到這裡,突然好奇起新竹人為何對鴨肉麵情有獨鍾?問了爸媽與周遭一些長輩,大家的反應相當一致:「還真的不知道」。
即便用功收集資料,網路上的說法也相當分歧。有人說是因為鴨肉許(許二姊的本家)生意太好,吸引眾多人爭相模仿,才形成此飲食文化。也有人說新竹早期的屠宰場多集中在城隍廟附近,形成以鴨肉為主的料理聚集地也不令人意外。但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還真沒在城隍廟附近看過什麼養鴨人家或屠宰場遺跡。
有趣的是,多年前,新竹市政府也以「鴨肉麵的八卦」為題, 在官方社群帳號發起討論,吸引來大量市民貢獻出自己的口袋名單,同時也討論起這項美食的起源。結果盤點出了一品、邱家、阿華、尚品、林記等20餘家好吃的名店,卻仍沒有人知道最初的鴨肉麵到底是哪裡來的……或許這個問題就要成為千古之謎了吧。

地址:新竹市東區文昌街54號
電話:03-523-9170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 復刻風華絕代的時髦往日:走進沉睡已久的「新竹第一家百貨公司」——或者新州屋
- 即便是美食沙漠,也有值得前往的綠洲:新竹人從小吃到大的6家不起眼小吃店
- 新竹限定的中元節回憶:邊跟著電子花車,邊吃從神明身上搶回來的「水潤餅」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