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安孝燮、李敏鎬、蔡秀彬、申承浩、Nana與Jisoo主演,改編自熱門同名小說的電影《全知讀者視角》,註定是部縱使備受矚目,卻也勢必評價兩極的電影。
之所以會這樣的原因,在於改編這種擁有廣大原著迷的作品時,往往沒那麼容易討得了好。除了電影劇情是否能掌握原著精髓,對於某些比較熱情的書迷來說,無論是怎樣的刪減或改動,也都極有可能招致批評,哪怕是正式開拍前的選角新聞,亦足以引發議論,甚至自那時開始便引來謾罵。
平心而論,對於從未接觸《全知讀者視角》原著小說或改編漫畫的觀眾來說,這部電影版確實具有相當程度的娛樂效果,整體有點像Netflix的韓劇《魷魚遊戲》與日劇《今際之國的闖關者》的融合體,只是並未那麼強調鬥智,以及加入了大量如同網路遊戲般的要素。

除此之外,本片的緊湊節奏,以及結合奇科幻元素的打鬥及特效場面,也都能充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就連演員這邊,亦憑藉蔡秀彬、Nana與Jisoo的出色外貌,以及角色魅力全都大於其他男角的情況,使《全知讀者視角》看起來更是賞心悅目,令人覺得大多數沒看過小說與漫畫版本的觀眾,應該都還是會對這部電影買單才是。
不過,就算是對從本片才首度接觸這則故事的人來說,《全知讀者視角》電影版還是有些顯而易見的問題。
其中最關鍵的,肯定非安孝燮飾演的主角莫屬。
就《全知讀者視角》的基本設定來看,這名主角理應對於大多數事件發展,以及世界觀設定等部分全都了然於胸。但就算如此,本片針對這個角色的描述,卻也還是在不少地方顯得分裂之至,一下十分冷靜,一下卻又慌張過了頭,再不然則是在非常突兀的情況下,忽然陷入無比膽怯與自私的掙扎之中。

最微妙的是,這樣的分裂感,甚至足以令未曾接觸小說與漫畫版的觀眾,也能感覺得出其中的改編鑿痕,使那些情節就像是擺明出自兩個不同的創作者之手,一邊想強調主角始終掌握大多數狀況的冷靜與機警,另一邊則是為了想加入更典型的角色成長脈絡,因而把一些明顯的人物缺點,以及過往的內心陰影硬是加入其中,最終才導致這種叫人根本無法忽略的矛盾及突兀感。
但就算有這樣的問題,依舊並未太過影響《全知讀者視角》電影版的娛樂效果,甚至到了結局時,那懸而未決的發展,也還是會讓人想看續集,亟欲得知後續的發展為何。
只是,情況正如前面所說,要是換成在先前便讀過小說或漫畫的觀眾眼中,那麼《全知讀者視角》的整體表現,恐怕也因此會變成截然不同的另一回事。

從這個角度而言,《全知讀者視角》電影版除了與角色有關的改編方面,極有可能觸怒原著書迷以外,最大的關鍵,主要還是在於電影幾乎僅保留了原著中,彷彿網路遊戲設定似的一半樂趣,至於另一半將類似「直播主」與「抖內」概念置入其中的「背後星」元素,則僅被草草帶過,甚至是大多數時候都還被避而不談。
偏偏,與此有關的內容,正是《全知讀者視角》這則看似遠離真實世界的作品中,最具現實諷刺感的部份,同時更與許多關鍵發展具有密切關係。就連主角能窺見其他角色內心的「全知讀者視角」技能所引發的情節,也在電影裡被全數刪除,最終使得本片縱使擁有不錯的娛樂性,但與原著相比,卻也還是顯得相距甚遠,進而成為本片之所以評價兩極的關鍵原因。
不過,這也原本就是件十分難為的事。因為《全知讀者視角》原著中的那些情節,大多透過主角的內心想法,以及只有他能看見的文字視窗呈現,所以在影劇化的同時,也很難像是小說或漫畫那樣完整表現。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真正最適合《全知讀者視角》這則故事的影劇化媒介,恐怕還是相對之下畫面較為靜態,就算透過大量內心獨白來敘事,也不會讓人覺得奇怪的動畫形式,要來得更適切一些。

當然,我們並不確定預計拍攝五集的《全知讀者視角》電影版,是否一開始就打算將本集砍掉的重要元素,給放到之後四集的情節裡。但無論如何,光就目前為止的表現來看,卻也理應還是能在改編方面處理得更細膩一些,至少讓主角的說服力變得更強一點才是。
不過無論如何,對於未曾接觸過這則故事的人來說,這部電影的娛樂性卻也還是足以叫人買單,因此也讓這部片的評價兩極,甚至意外具有一種後設式的特質,主要與你有沒有看過原著小說或漫畫,是否擁有如同主角一般的「全知讀者視角」,來觀賞這則故事有關。
而從這個角度來說,本片也應該還是能讓部分觀眾在看完以後,主動想找原著來讀。而要是真能達成這樣的推廣效果,《全知讀者視角》的電影版,或許也已經算是另一種層面的功德圓滿了吧。
責任編輯:盧郁安
核稿編輯:林君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