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with-text
掌握台日新鮮單品好物 隨時推給你!立即追蹤

不是鬼,是房貸在叫:《牆外之音》如何逼瘋中產階級,揭露韓國房奴社會的殘酷真相?

不是鬼,是房貸在叫:《牆外之音》如何逼瘋中產階級,揭露韓國房奴社會的殘酷真相?
不是鬼,是房貸在叫:《牆外之音》如何逼瘋中產階級,揭露韓國房奴社會的殘酷真相?
不是鬼,是房貸在叫:《牆外之音》如何逼瘋中產階級,揭露韓國房奴社會的殘酷真相?

Netflix 韓國電影《牆外之音》(원제:84제곱미터 / 英文:Wall to Wall)於2025年7月18日全球上線,這部由《原本以為只是手機掉了》導演金泰俊執導的驚悚片,以韓國最具代表性的住宅規格「84平方公尺」為舞台,深度剖析層間噪音背後隱藏的社會階級矛盾與房貸壓力。

預告:

揭開84平方公尺的住宅神話,當「國民坪數」變成階級陷阱

「84平方公尺」在韓國絕非單純的數字,而是一個承載著無數家庭夢想與債務的社會符號。這個坪數之所以成為韓國住宅標準,源於政府法規的巧妙設計:85平方公尺以下的住宅可享有稅務優惠與貸款便利,建商因此將坪數精準控制在84平方公尺。對韓國人而言,擁有一間84平方公尺的公寓,意味著正式踏入中產階級的門檻。

根據2024年最新資料,韓國政府推出「50年期房貸」政策,試圖透過延長貸款年限來減輕年輕世代的購屋壓力,結果卻意外引發短期內的交易熱潮。

在這樣的背景下,「84平方公尺」這個被稱為「中產階級起手式」的住宅規格,不再是穩定生活的象徵,而是成為沉重債務的枷鎖。《牆外之音》正是從這樣的社會焦慮與經濟壓迫中誕生,透過一場層間噪音風暴,道出一整個世代被迫背債求生的集體夢魘。

《牆外之音》讓你聽見「體制下的失控」

導演金泰俊巧妙地選擇「層間噪音」作為故事核心,這絕非偶然。在韓國高密度住宅環境中,層間噪音已成為鄰里糾紛的主要原因,甚至引發過多起暴力事件。電影透過主角盧宇聲(姜河那 飾)的視角,呈現了一個看似簡單的噪音問題如何演變成牽涉建商貪腐、媒體操控與階級剝削的複雜社會議題。

不是鬼,是房貸在叫:《牆外之音》如何逼瘋中產階級,揭露韓國房奴社會的殘酷真相?
Photo Credit:Netflix

盧宇聲在2021年用盡畢生積蓄,甚至動用員工貸款和提前離職金,以11億韓元購入84平方公尺的公寓。然而,2024年房價下跌,他既無法脫手也無力償還龐大貸款,只能透過外送打工勉強維生。當神秘的層間噪音開始困擾他的生活,所有鄰居都指控他是噪音製造者時,已經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的盧宇聲,開始了一場關乎生存的真相追尋。

《牆外之音》最引人入勝的,或許並非懸疑劇情的鋪陳,而是對韓國「房奴世代」心理狀態的精準描繪。高利率讓許多購房族成為槓桿滿載的房貸受害者。電影中盧宇聲的形象,正是這個世代的縮影:為了房貸省吃儉用、從公司偷食物、深夜外送賺取微薄收入,甚至冒險投資加密貨幣,希望能一夕翻身。

Photo Credit:Netflix

導演透過盧宇聲公寓中滿地的燒酒瓶、為省電而關閉的電器,以及他不斷觀看「房價即將上漲」網路影片的場景,生動展現了背負房貸者的心理狀態:明知房子已成負擔,卻因為深陷其中而無法脫身,只能一再說服自己「不能賣、不能賣」。

噪音背後的階級操控與媒體暴力

電影將看似單純的鄰里糾紛,化為一場精心策劃的社會實驗。真正的幕後黑手榮真豪(徐現宇 飾)利用駭客技術監控住戶,並透過建築結構缺陷製造噪音,將盧宇聲塑造成「層間噪音受害者變加害者」的社會話題。

榮真豪房間牆上的關鍵字:「苦難世代的縮影」、「轉化為世代問題」、「引發共鳴」,直接點出了這場操控的目的。他痛恨建商從豆腐渣工程中獲利卻不需負責,也憤怒於媒體將社會悲劇包裝成娛樂商品。諷刺的是,他自己也成為了他所批判的媒體暴力的一部分,為了拍攝「撼動大韓民國的勁爆內容」而不擇手段。

康惠蘭飾演的入住者,作為前檢察官,她曾經偵查過豆腐渣工程導致的噪音命案卻有所包庇,如今成為住戶代表後,依然將房價利益置於住戶福祉之上。

牆外之音,是誰在呼喊?

《牆外之音》表面上是一部關於層間噪音的驚悚片,實際上卻是對韓國房屋政策與社會階級的深度控訴。那些穿牆而過的噪音,象徵著被體制壓迫者無聲的吶喊;而盧宇聲最終的選擇,則反映了個體在巨大體制面前的無力與絕望。

而那些牆外之音,或許正是這個社會最需要聆聽的聲音。在這個以房價為核心的社會裡,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盧宇聲。

責任編輯:周昱璇

核稿編輯:林君玶

不到 350 克!On 昂跑 Cloudsurfer 開箱:日常、通勤都超好穿的運動鞋

不到 350 克!On 昂跑 Cloudsurfer 開箱:日常、通勤都超好穿的運動鞋
不到 350 克!On 昂跑 Cloudsurfer 開箱:日常、通勤都超好穿的運動鞋
不到 350 克!On 昂跑 Cloudsurfer 開箱:日常、通勤都超好穿的運動鞋

瑞士 On 昂跑的運動鞋為何能快速席捲全球?這次實測開箱的是品牌熱門款「Cloudsurfer」,一雙重量不到 350 克,踩起來卻像雲朵般輕盈。無論是日常走路還是城市漫步,穿上這雙鞋都讓人幾乎忘了它的存在——連平常不運動的編輯都被圈粉!

瑞士 On 昂跑「Cloudsurfer 運動鞋」

瑞士 On 昂跑「Cloudsurfer 運動鞋」售價 19,580 日圓(含稅)

On 昂跑是來自瑞士的高性能運動鞋品牌。

自 2010 年成立以來,瞬間風靡全球,在美國更是擁有運動鞋市場的最高成長率。

瑞士 On 昂跑運動鞋非常受歡迎,您可以在任何戶外或體育用品商店看到它們,而我終於設法購買到了一雙 Cloudsurfer 運動鞋

當我第一次穿上這雙 Cloudsurfer 運動鞋時,我很驚訝它很輕!

我的 Nike 運動鞋重約 671 克,而 Cloudsurfer 運動鞋的重量約 348 克,幾乎減少了一半。

穿起來如此舒適的原因是⋯⋯

On 昂跑的許多鞋子都是為了跑步而設計的,我買的鞋子是路跑鞋

這些鞋子穿起來之所以如此舒適,甚至連非跑者的人也願意每天穿著,是因為它具有優化的鞋底。

鞋底具有高度緩衝性,使用了 Cloudtech Phase 的新技術,可讓人平穩跑步和落地。

當您穿上鞋子時,會感覺彷彿站在雲端,可以吸收來自地面的衝擊力。

重心會自然地從腳跟移到腳趾,讓雙腳穩定地向前移動。最棒的是,即使走了一整天的路,腳也不容易疲累,提升了我在戶外運動時的表現。

易於保養,不易磨損

我個人最喜歡的部分是 Cloudsurfer 運動鞋易於保養

鞋子不可避免地會變髒,但由於鞋子表面凹凸不平的部位很少,所以污垢不容易附著在上面。

即使髒了,也可以用乾刷子輕鬆清洗。

鞋墊可以輕鬆取出,所以也可以只洗鞋墊

如果您有鞋墊,可以輕鬆更換它。

具有時尚感

無論性能有多好,如果不喜歡鞋子的外觀設計,就不會對它感到興趣,不過 On 昂跑的鞋子也有吸引人的設計。

大多為大地色系,圖案和顏色可以搭配稍微正式的服裝。

隨處可見的瑞士國旗和「瑞士工程」的字樣,顯示出 On 昂跑對細節的注重。

不到 350 克!On 昂跑 Cloudsurfer 開箱:日常、通勤都超好穿的運動鞋

由於我的身高很矮,所以在選擇鞋子時,鞋底的厚度對我來說很重要。如果鞋底很厚,這雙鞋就會讓您的腿看起來更修長。

穿上後讓您感到永不疲憊

二月已經是春天了。當您展開新生活時,為什麼不嘗試換一雙穿起來更舒適的鞋子呢?

即使是不常運動的人,我也推薦能穿著 Cloudsurfer 運動鞋

◎本文經 Roomie 日文版 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作者為舟津カナ。

本文初稿使用 AI 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