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困於自己想聽的故事裡,就無法看見他人的受苦。」《章魚嗶的原罪》漫畫描述來自Happy星的外星人章魚嗶在公園的大型鋼管上與小靜相遇,小靜將營養午餐的麵包分給飢餓的牠。連日下來章魚嗶發現小靜的不開心,為了報答她,於是拿出從星球帶來的道具。但是小靜在一次的放學後,向章魚嗶借了道具後在家自殺。愧疚的章魚嗶決定用道具的能力,讓小靜重新過上開心的生活並阻止她結束自己的生命。

生命的陷落與苦難是從何時開始?
單方面以自說自話的善意介入他者,必須承擔相當程度的代價。
《章魚嗶的原罪》僅以短短2冊談日本社會的苦難,不是只有階級的歧視,也含括從父母與同儕而來的心理虐待、情感虐待還有肉體暴力。小靜與同學茉里奈處在權力不對等的狀態下,但這樣的不對等並非來自於孩子本身,而是大人。
因此暴力的遂行變為理所當然,並且經年累月的重複。另外一個與小靜和茉里奈同班的東則是背負母親的期待以及被比較的自卑,他從未被原生家庭真正的認同,這樣變形的虐待也讓他與小靜的友情逐漸歪斜。章魚嗶的出現,看似成為三個孩子們的救贖,實則將加害者與受害者的位置劃分為二,高舉著「溝通」的牌子卻沉溺在自說自話裡,形成了巨大的混亂。
漫畫的分鏡圖放大了各角色的表情,但是仔細觀看他們的視線,會發現每一個人談話時視線始終沒有交會。於是,無論是章魚嗶還是三個孩子,都在無效的溝通裡,試圖解決問題。
那些被放大的表情,使我們忍不住出神觀看,情緒與表情上的異樣,正從作者筆觸的黑色瞳孔裡,暗示眾人目睹社會的長期不幸,冷眼與訕笑並行。如同小靜在學校遭到茉里奈與同學的欺凌,章魚嗶的挺身而出與拯救,讓純粹的暴力成了有感的苦難,引出分崩離析的個體背後是病態與長期剝削的社會與家庭。

因此小靜與茉里奈即便站在不對等的位置上,他們的知覺和情感也早已被揉捏成扭曲的模樣。漫畫多次表現章魚嗶對於這個問題的無知,他不斷地拿出自己的道具,急迫地詢問與行動,終將讓孩子們對外與對內都留下割下自己的傷痕。而這部分也是動畫化後無法呈現的複雜情緒,被消解在移動的畫面與風景裡。
章魚嗶的出現,以最為粗暴的方式展現當代日本在安全網上的缺陷和虛無,試圖在大眾面前展現正向且光亮的表演,然而真正的社會安全網下,是像小靜、茉里奈這樣的孩子,無法識別痛苦與歡愉;單憑「說」的單向行為,讓自身的落難和匱乏掉進更深的黑洞。
受困於自己想聽的故事裡,就無法看見他人的受苦
漫畫除了將焦點放在章魚嗶如何「攪動」小靜與茉里奈的人生,也放入另一個寄生於父母目光的男孩東,眼鏡是他首次感受到母親之愛的證明。這段情節也成為日後敘事所埋下的伏筆。東對小靜的情感,從章魚嗶明示由他人尊崇目光疊起的錯覺,成了另一種罪惡。

章魚嗶縱然沒有對東的人生插手任何事情,卻繼續用「話語」提高自我關注,那個發話的人、使用道具的人只能是我,滿溢自戀的語態,最終形成他根本的原罪。不過,漫畫的章節和分段,也在提醒讀者困於錯覺的危險性。
小靜和茉里奈的人生因為章魚嗶的相機而有了反轉的機會,顯示生命的交錯和豐厚在他人快速定義及主觀下,人沒有自己想像的獨立與偉大。
這兩個孩子之間,以無可預料的方式纏繞彼此,也回應漫畫上下兩冊的封面,真正的和好緞帶不只是將彼此靠近,而是在模板相似的成長之路,回應和凝視自我與他者的苦痛,追尋溫柔的相遇。
責任編輯:周昱璇
核稿編輯:林君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