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with-text
掌握台日新鮮單品好物 隨時推給你!立即追蹤

通勤包必備!tak.「像化妝包一樣的便當袋」好收納、不外凸

通勤包必備!tak.「像化妝包一樣的便當袋」好收納、不外凸
通勤包必備!tak.「像化妝包一樣的便當袋」好收納、不外凸
通勤包必備!tak.「像化妝包一樣的便當袋」好收納、不外凸

我一直想把便當袋放進上班用的包包裡帶著走,但便當袋的提把總是會凸出來,這點讓我很困擾。想說有沒有設計簡潔一點的便當袋,就在 Amazon 上找了一下,結果讓我發現了一款超合適的商品。

像化妝包一樣的便當袋

tak.「FOOD BAG STRAIGHT 便當袋」2,750 日圓(含稅)

這款 tak. 的「FOOD BAG STRAIGHT 便當袋」乍看之下完全不像便當袋,輕盈的灰色搭配黑色滾邊設計感十足,我一看就愛上了。

內層採用具備優異保冷保溫效果的布料,即將進入炎熱季節,使用起來也很安心。

像拼圖一樣收納便當盒

因為便當內容物不同,容器的形狀也會跟著改變,理想中的便當袋就是不管什麼形狀的便當盒都能裝得下,於是我試著用各種方式來擺放看看。

首先,放入便當盒與裝有味噌湯的 300 毫升湯罐。

再放入餐具盒、裝水果的保鮮盒,還有 200 毫升的隨身水壺,全部剛好塞滿每個空隙

把便當袋立起來放,想裝的東西也能收得妥妥當當!

不只便當盒,就連依照攜帶的包包改變便當袋擺放方向這點也超方便。

當然也可以橫放。

不過橫放的容器如果打開時容易滲漏要特別小心,但像拼圖一樣剛好塞滿的感覺真的很療癒!

就算是容量較大的便當盒,也完全能夠裝下。

400 毫升的湯罐也輕鬆放得進去,感覺冬天帶便當也不會煩惱了。

細節設計超貼心!

採用止水拉鍊設計,就算便當內容物不小心外漏,也不會弄髒包包,這點真的很棒。

雙開拉鍊設計,開關起來很順手,使用起來超方便!

其實側邊附的帶子就是便當袋的提把。

因為不會突出來,放進包包裡完全不會礙事。

布料也很挺,不會塌陷,拿著走也超穩

便當、飲料,什麼都能帶著走

這個便當袋能剛好放下 3 支寶特瓶,當作保冷袋也非常實用。

去超市或便利商店買冰淇淋要帶回家時也超方便。

因為是方形設計,不管放進哪個包包裡都能完美貼合

已經成為我便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夥伴了。

直立便當袋

【類似商品推薦】直立便當袋

NT $107

◎本文經 Roomie 日文版 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作者為アンザイ サヤ。

本文初稿使用 AI 翻譯。

UNIQLO「尼龍斜背包」開箱實測!肩膀不痠、春夏穿搭剛剛好,這價位根本必收

UNIQLO「尼龍斜背包」開箱實測!肩膀不痠、春夏穿搭剛剛好,這價位根本必收
UNIQLO「尼龍斜背包」開箱實測!肩膀不痠、春夏穿搭剛剛好,這價位根本必收
UNIQLO「尼龍斜背包」開箱實測!肩膀不痠、春夏穿搭剛剛好,這價位根本必收

夏天出門最怕包包又悶又重,選錯肩背包整天都在冒汗!UNIQLO 推出的這款「尼龍斜背包」不僅重量超輕,背帶設計也很親膚不黏身,無論是平日通勤、假日散步或旅遊外出都相當實用。簡約外型搭配高機能性,還能輕鬆折疊收納,是夏天出門不想多帶東西時的好幫手!

適合長時間使用的舒適斜背包

UNIQLO 「尼龍斜背包」1,990日圓(含稅)

這款「斜背包」解決了上述的問題。

這是 UNIQLO 新推出的尼龍斜背包。

我最喜歡它的一點是,即使長時間背著它,也不會帶給身體太大的壓力。

肩帶設計得比典型的斜背包來得更寬,可以更好地分散肩膀的負重。

前幾天出差用了一整天,用久了肩膀也不疼,很舒服。

足夠大的存物空間

UNIQLO「尼龍斜背包」開箱實測!肩膀不痠、春夏穿搭剛剛好,這價位根本必收

總共有兩個存物空間:包包側面和外面。

特別是側面的存物空間做得特別大,不僅可以安心地放入日常物品,還可以放進旅行或戶外活動時想要攜帶的各種物品。

我可以直接放入聖經大小的筆記本、折疊傘、手機、行動電源等大件物品。

斜肩包外部空間也相當大,它的使用方式與側邊收納空間相同,但我經常拿來存放頻繁使用到的物品。

例如放了智慧型手機、通行證或耳機等常用物品,可以在需要時快速取出它們。

小巧可折疊收納

另一個很大的特色是它夠小巧,折疊後可以拿在手中。

也非常適合放在行李箱中,以便在旅行時使用。

非常適合秋冬搭配

這款 UNIQLO 的尼龍斜背包很容易與衣物搭配。

有著簡約的設計和最少的裝飾,適用於休閒到戶外的各種場合,也沒有區分性別或年齡。

它特別適合搭配羽絨外套等寬鬆的外套,所以今年秋冬一定能派上用場!

一共有 4 種顏色可供選擇:黑色、米色、深棕色和芥末黃。

價格約為 2,000 日元,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值得每個人都擁有一個。

◎本文經 Roomie 日文版 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作者為SUMA-KIYO。

本文初稿使用 AI 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