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with-text
掌握台日新鮮單品好物 隨時推給你!立即追蹤

超可愛迷你文具、多功能行事曆⋯⋯2024年不得不買的「實用文具」5選

超可愛迷你文具、多功能行事曆⋯⋯2024年不得不買的「實用文具」5選
超可愛迷你文具、多功能行事曆⋯⋯2024年不得不買的「實用文具」5選
超可愛迷你文具、多功能行事曆⋯⋯2024年不得不買的「實用文具」5選

回顧 2024 年 ROOMIE 的文章,我們發現今年比往年發表了更多有關文具的文章!文具不僅是犒賞自己的好選擇,更是提升工作效率和日常便利性的必需品。我們精選了今年備受好評的 5 款文具,總結在這篇文章中,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你在新年整理鉛筆盒或更新書桌時找到靈感喔!

時尚的 MONO 橡皮擦

TOMBOW 日本蜻蜓「MONO Zero 細字橡皮」770 日圓(含稅)

說到橡皮擦,應該非「MONO」莫屬吧。

我從學生時代開始就一直在使用這個品牌,而這次買的是「MONO Zero 細字橡皮」,這款細長型的橡皮擦。

它擁有金屬質感,外觀也很酷。第一次看到時,我不禁想:「MONO 竟然有這種產品!」

使用時像自動鉛筆一樣,輕輕按壓上方,橡皮擦會從底部伸出來。

每次按壓時,只會彈出少量的橡皮擦屑,因此使用過程中不必擔心橡皮擦會折斷。

放進筆袋時也不會佔太多空間,輕鬆收納,沒有任何壓力。比起自動鉛筆或原子筆,它的直徑更細,能夠輕鬆放進較小的筆袋中。

另外,即使「MONO Zero 細字橡皮」用完了,替換芯只需 198 日圓(含稅),不需要更換外殼,這一點也是很令人高興的優點。

流行可愛的鋼筆,價格實惠

KACO「 RETRO 復古鋼筆」 1,650 日圓(含稅)

我一直對鋼筆懷有憧憬,每隔幾年就會嘗試一次,但總是無法堅持下來,最終以失敗告終。

最近,我決定要真正學會使用鋼筆,並發現了一支讓我非常心動的鋼筆!經過半年多的使用,它已經成為我最喜愛的物品之一。

這就是來自上海的文具品牌 KACO 的「RETRO 復古鋼筆」。

這支萬年筆的設計靈感來自 1950 年代的復古風格,帶有一種既懷舊又充滿活力的氛圍,讓人一眼就愛上。

本體是塑料製成,但並不顯得廉價,顏色鮮豔,非常好看。

顏色共有白色、黑色、藍色、綠色、紅色和橙色 6 種可選。

使用了半年左右,到目前為止這支鋼筆沒有發生過漏墨的情況!

筆盒內包含了可以吸入自己喜歡的墨水的旋轉式轉換器,以及兩支已經裝好墨水的墨水卡匣,因此即使是第一次使用鋼筆的人也能安心使用!

這支RETRO 復古鋼筆成為了我進入鋼筆與墨水的世界的起點,真的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

KING JIM「迷你文具系列」

工作以外也很容易使用,並且具有可愛感的 KING JIM「迷你文具系列」,是一系列實用的迷你文具。

第二波推出的商品有四種!三款新商品「King File Mini Binder」、「Mini Desk Tray」、「Mini G Box PP」以及上次大受好評的「King File Clip」。

從 King File 等長銷商品,重新製作成可以存放卡片大小的尺寸

King Jim「King File Mini Binder」660 日圓(含稅)

經典產品「King File」迷你化的「King File Mini Binder」(尺寸約 33×105×110mm)。內含名片大小的卡片可以放入的口袋型補充頁 10 張。還可以額外購買售賣的口袋型補充頁(10 張入)或迷你活頁紙(50 張入),非常開心……!最多可存放 30 張卡片。

當然,材質和印刷油墨都使用了與原有產品相同的材料!背部標籤有四種顏色可以選擇,並且可以根據 4mm 方格貼上標籤來整齊整理,真的是非常實用……。

King File Clip」(尺寸約 10×16×20mm)是一款看起來像文件夾的夾子!

不僅背面,甚至夾子部分也像文件夾一樣,這點非常有趣。

作為夾子,它非常容易使用,設計可夾住約 60 張複印紙。

這款夾子還附有四個顏色的方形標籤,您可以根據文件的種類來區分顏色。

如果您對其他產品也感興趣,請務必查看文章了解更多哦~!

一週任務一目了然的計畫表

KNOOPWORKS「B5 WEEKLYプランナー タテ」

KNOOPWORKS「B5 WEEKLY Planner Vertical」869日圓(含稅)+運費*樂天價格

我每天的任務主要是通過手帳來管理的。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手帳上的書寫空間越來越狹窄(我也考慮過數位管理,但發現不太適合我……),因此我開始尋找一個可以快速查看並且能夠隨時寫入的好物品。

最近我發現的就是「KNOOPWORKS」的「B5 WEEKLY Planner Vertical」。

這是一款每周計劃本,每頁都有可撕下的線條,可以用來書寫一週的任務、待辦事項、備忘錄等。每頁都能夠清晰展示本週的待辦事項。

它幫助我把手帳空間不足的細節任務列出來,也可以用來管理私人事務,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場合,這款規劃本都非常實用。

KNOOPWORKS「B5 WEEKLYプランナー タテ」

左側我寫下了預先安排的一周任務(※此次是以虛構的計劃進行重現)。

相比手帳和便條紙,它的空間更寬敞,一天要做的事情更容易寫進去。

此外,這款設計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所以非常清晰易讀!

KNOOPWORKS「B5 WEEKLYプランナー タテ」

我覺得這款的特色之一是沒有封面。

無需打開頁面,直接就能寫,而且寫完後可以輕鬆撕下。

撕下來後可以貼在牆上,或者放在桌上繼續寫也沒問題!

這款「B5 WEEKLY Planner Vertical」還有橫向版本以及各種不同種類的代辦清單,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需求找到最合適的版本哦。

KOKUYO 的「軟線圈手帳筆記本」現在變成了月曆版!

KOKUYO「軟線圈月間手帳筆記本」1,320 日圓(含稅)

我之前使用過各種品牌的手帳,但在為來年選擇手帳時,我設定了「便於攜帶,內容簡單」的條件,並找到了一本完全符合需求的手帳。

這就是我此次購買的「軟線圈月間手帳筆記本」。

它有 A5 和 B6 兩種尺寸,我選擇了 B6 尺寸。

顏色有黑色、水墨圖案、悠遊風景三種,我選擇了悠遊風景。

這本日記本使用了 KOKUYO 環形筆記本中熟悉的軟環。

寫字時用手觸摸不會痛。當您將環形筆記本放入包中時,不必擔心軟環會損壞其他物品。

B6 尺寸,大小剛剛好。

打開手帳後,可以看到左頁是 2025 年和 2026 年的年間日曆,右頁則是 2024 年 12 月到 2026 年 3 月的月曆。

月曆每一天都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詳細記錄,右頁還附有簡單的備註欄。

到這裡,手帳所需的基本功能都已經具備,但我個人特別喜歡的是這個方格筆記頁。

這些筆記頁一共有 60 頁(121 頁),對於我這種經常攜帶單獨筆記本的人來說,「軟線圈月間手帳筆記本」這樣的設計非常貼心!

延伸閱讀

◎本文經 Roomie 日文版 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作者為 ROOMIE 編集部。

本文初稿使用 AI 翻譯。

每次都要煮水很麻煩?MUJI「保溫保冷寬口桌上壺」幫你省時又省力

每次都要煮水很麻煩?MUJI「保溫保冷寬口桌上壺」幫你省時又省力
每次都要煮水很麻煩?MUJI「保溫保冷寬口桌上壺」幫你省時又省力
每次都要煮水很麻煩?MUJI「保溫保冷寬口桌上壺」幫你省時又省力

最近天氣轉暖,常常一邊遠端工作、一邊想喝點熱水或冷開水,但每次重新煮水又覺得麻煩。入手了無印良品「保溫保冷寬口桌上壺」後,真的大大改善了這個困擾。壺口大、好清洗,單手就能輕鬆倒水,保溫力也非常持久。不管是喝熱水還是冰涼白開水,隨時想喝都有,現在每天補水量也變得更順利了!

無印良品的最新款水壺

MUJI 無印良品「保溫保冷寬口桌上壺 0.8L」3,490 日圓(含稅)

無印良品的最新款「保溫保冷寬口桌上壺」。

當我在店內閒逛時發現了這款水壺,立刻就把它放進了購物車。這款水壺有 0.8L 和 1.3L 兩種尺寸,而我選擇的是 0.8L。

口徑寬廣

這款保溫保冷寬口桌上壺的本體採用真空雙層結構,打開蓋子後,可以看到它比想像中的要厚實。

它不僅具有良好的保溫和保冷效果,最重要的是口徑很寬,這樣可以更輕鬆地清洗

蓋子也可以拆解,這樣就能保持清潔,長期使用也不會有問題。

我通常會把白開水倒進去,但也可以將濾杯放在上面,直接沖泡咖啡

如果有幾個人一起喝咖啡的話,我打算試試這種用法。

單手操作也很輕鬆

倒水時,只需輕輕按壓蓋子上的把手即可。

即使裝入飲品,整體也不會變得太重,所以單手操作也不會有任何困難。

順帶一提,如果蓋子緊密地蓋好,即使將壺側放,也完全不會漏水。一滴也不會漏出來。

倒水口的水流切斷也非常順暢,壺的側面也不會滴水

雖然保溫保冷寬口桌上壺的設計簡單,但每個細節都經過精心考慮,真是令人讚嘆。果然是無印良品!

這款設計也很適合放在桌面上

每次都要煮水很麻煩?MUJI「保溫保冷寬口桌上壺」幫你省時又省力
我通常在 3 到 4 個小時內就喝完,但即使到最後,溫度也能保持很久。大概 6 小時後,溫度也幾乎不會下降。

能夠隨時享用熱開水的生活,真的是一種幸福呢……0.8L 的大小正好,在溫度幾乎不會下降的情況下也能喝完,覺得非常合適。

冬天相比夏天,我喝水的量會少一些,但自從買了這個保溫保冷寬口桌上壺之後,我每天會喝熱水和冷開水,總共達到 1.5 到 2L 左右。這樣的話,2025 年我一定會繼續保持良好的補水習慣!

保溫保冷寬口桌上壺

【MUJI 無印良品】保溫保冷寬口桌上壺

0.8 L

NT $1,390

◎本文經 Roomie 日文版 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作者為門岡 明弥。

本文初稿使用 AI 翻譯。